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這是一條令人振奮的好消息!2月26日,記者從省漁業局獲悉,通過多年封湖育魚,青海湖裸鯉(俗稱湟魚)蘊藏量從2002年的2592噸增加到如今的12.03萬噸,青海湖裸鯉從“瀕危”物種降為“易危”物種,共生生態鏈趨于平衡。
從“瀕危”降級成“易危”
據了解,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物種瀕危等級劃分為7個等級,由高到低分別為:滅絕、野外滅絕、極危、瀕危、易危、近危、無危,其中極危、瀕危和易危物種又被統稱為受威脅物種。
青海湖裸鯉從“瀕危”物種降級成“易危”物種,這是大自然給青海人民最大的饋贈!
青海湖裸鯉是我國最大內陸咸水湖——青海湖中唯一的大型野生經濟魚類,在青海湖“魚鳥共生”生態系統中發揮著獨特、核心作用,對確保青海湖地區生態環境安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青海湖低溫缺氧、浮游生物匱乏,青海湖裸鯉的生長十分緩慢,一般平均體重250克的青海湖裸鯉需要生長近10年,一旦資源枯竭,恢復起來十分不易。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受利益驅使、人為大量捕殺、河道萎縮、繁殖水域日益退化等影響,青海湖裸鯉數量銳減,2002年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僅為2592噸。
封湖育魚是保護裸鯉的重要手段
“青海湖裸鯉數字劇增,離不開多年的封湖育魚。我省先后6次采取封湖育魚的保護措施,打造出了‘監控一預警—追蹤—記錄一聯證一查處’一整套綜合信息監測系統。同時,我省還成立了打擊青海湖非法捕撈專案組,全力維護湟魚種群數量穩定及青海湖生態安全。去年,查獲涉漁違法案件37起,其中行政案件15起、刑事案件22起。”省漁業局負責人介紹道。
除了封湖育魚,增殖放流也是裸鯉數量增長的重要手段。“20世紀50年代末,青海湖裸鯉資源開發初期,魚類資源原始蘊藏量為32萬噸,數量6.91億尾。2022年探測青海湖裸鯉資源量為11.41萬噸,數量5.55億尾,2004年—2023年增殖放流1+齡魚種2.1億尾。從2021年開始,我省增殖放流的活動已拓展到布哈河海西州天峻段、布哈河下游布哈河鳥島大橋段、黑馬河、泉吉河以及沙柳河等,青海湖生態體驗區已逐步建立完善。”省漁業局負責人表示。
如今,增殖放流成為當地的一種傳統文化和習俗,吸引全國各地的大量游客,帶動整個地區全民參與保護裸鯉、保護生態的積極性。青海湖裸鯉資源在逐步恢復,封湖育魚保護政策和開展的增殖放流措施對維系青海湖“魚鳥共生”生態系統起到重要作用。
給“裸鯉寶寶”打造最溫馨的“家”
為了給“裸鯉寶寶”打造一個安全溫馨的“家”,身為“湟魚媽媽”的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推廣研究員祁洪芳一直奮戰在一線,十幾年如一日,住帳篷、飲河水、風餐露宿,白天采樣分析、晚上挑燈夜戰。她表示,青海湖地處海拔3100米以上,湖水水溫低,魚類餌料生物種類少,裸鯉生長速度緩慢,繁殖力較低。針對裸鯉自然繁育成活率低等問題,我省成立了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設立增殖實驗站,開展湟魚資源救護、魚苗孵化、湟魚資源監測和人工增殖放流等任務。
“從2002年起,我省設立23個點位,連續開展增殖放流。其中,2023年放流青海湖裸鯉1齡苗種2000余尾,人工增殖魚成活率從2%提升至80%,快速補充湟魚群體數量、穩定了種群結構。”祁洪芳說。
每年七八月份,是青海湖最美的季節,“半池清水半池魚”的美好場景,總是讓祁洪芳非常興奮:“青海湖裸鯉資源保護工作是我最鐘愛的事業,裸鯉資源得到有效恢復是我最大的欣慰。”
如今,為了推進青海湖裸鯉資源穩步恢復,我省建立了青海湖水生生物監測體系,定期對青海湖入湖河流水質因子、浮游生物、湖區水域生態環境、裸鯉資源蘊藏量開展監測,全面掌握青海湖水域生態環境、水生生物資源變化,為今后研究制定保護政策提供數據支持。目前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濕地面積持續增加,水體自凈能力明顯提高,青海湖裸鯉種群資源進入恢復期,“以魚凈水、以魚養水、以魚抑藻、以魚控草”生命共同體已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