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圖說青海
解讀河湟年俗的文化密碼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辛元戎
發布時間:2024-02-10 09:37:11
編輯:易 娜

  編者按

  中原文化隨著移民,在河湟谷地落地生根,千百年來,受高原自然環境影響,融合少數民族文化,形成了地域特色鮮明的河湟文化。節俗文化是河湟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而春節是節俗文化的重中之重。春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也是祭祖緬懷先人、傳承家規家訓的日子,寄托著人們濃濃的鄉愁鄉情。

  青海漢族過年,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農歷臘月二十三祭灶起,到大年三十,為準備階段,主要活動是打掃衛生、制作新衣、烹制年食、購買年貨等。第二階段是春節的正日子,即正月初一至初五,主要活動是拜年。第三階段是正月初六至正月十七,是民間文藝活動的階段。

  從今天起,我們邀請幾位研究河湟文化的學者講述傳統河湟年俗文化,為讀者解讀其中所蘊藏的文化密碼。

春到農家。劉鵬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河湟地區的春節活動實際上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青海地方文化學者董皓說,從臘月二十三開始,人們送灶爺,打掃衛生,書寫春聯,購置年貨……春節這首宏大的交響樂奏響了忙碌而歡快的序曲。

  “臘月二十三,打發灶君、娘娘上了天。”董皓說,臘月二十三這一天,莊戶人家必須打發灶爺灶君和灶君娘娘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一年來的德行、作為和今年的年景收成,以及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這天一大早,男人們就為灶君、灶君娘娘的出行作準備。用麥稈兒扎“灶雞兒”做向導、扎“灶馬”充坐騎,還用麥草扎兩個小捆,在用紙糊成的褡褳里裝上一小撮料瓣兒馱到灶馬背上,為其備草料。女人們則烙了象棋坨子大小的圓餅,作為灶君爺和灶君娘娘的干糧。獻上一碟灶餅(16個)、一碟“灶糖(麥芽糖)”,求灶君爺和灶君娘娘“上天言好事”,求他們在向玉皇大帝匯報時,多替自己說好話,如說自己如何敬畏天神,如何辛勤勞作……貢獻灶糖,則是希望灶君爺、灶君娘娘吃了灶糖后嘴甜如蜜說好話。儀式結束后,全家大小歡歡喜喜分食灶餅和灶糖。這一套儀式既繁雜、虔誠,又趣味盎然。

  大年三十,迎來了春節活動的第一個高潮。

  董皓說:“過去有俗語說,‘灶糖兒出來干戈動,門神一貼定太平。’說的就是臘月二十三送走了‘灶爺’,從臘月二十四起,就開始大掃除,把屋梁上、墻壁上的塵土打掃干凈,同時把家中借出去的錢、物都要收回來,講究個‘一年一滿,家全人全’。 過去臘月二十三以后,債主們上門討債,背了賬卻無錢還債的人也變著法兒躲債。但臘月三十日下午對聯、門神一貼,躲債的人回家過年,討債的人也不再上門討債了,于是就‘天下太平’。”隨著時代的發展,臘月里討債、躲債的現象基本消失了,但過年前把借出去的東西要回來、把借來的東西還回去的習俗還是延續了下來。

  大年三十這天特別忙,人們上午拿著祭品,上墳燒紙,請祖先回家過年。回來后打掃院子,貼對聯,貼門神,在院子中間壘“松棚”(用松木條搭成“井”字形柴壘,中間撒上粒狀青鹽和柏枝),過節的氛圍愈加濃厚。這一天,還要給灶君爺和灶君娘娘獻上六個富麗堂皇的“灶卷”,迎接灶王爺兩口子“回宮降吉祥”。

  以前,很多河湟漢族人除夕的晚飯是面片,一般要多做一些,給祖宗獻上第一碗,然后全家大小飽餐一頓,還會剩下一些。董皓解釋道:“一個個面片象征著錢,剩下一些是講究個‘年年有余’。”

  到了晚上,全家男女老小穿戴一新,聚集一堂,玩牌飲酒,通宵不睡,稱之為“守歲”。夜深時,自然要吃“年夜飯”,比平時的宵夜豐盛得多。但以前河湟農家因條件所限,辦不起“七碟八碗”來,便煮一鍋肉(多半是豬肉),撈到盤子里,插上刀子,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咬鬼肉”。老人們由兒孫輪著敬酒,全家上下其樂融融,親熱和諧,盡享天倫之樂,平時因為小摩擦、小碰撞造成的小怨氣在這時也煙消云散,無影無蹤了。

  董皓在講述以往的年俗時,充滿了對幼時生活的美好回憶,他說,“守歲”過子夜,要重新梳洗,大人給孩子們換上新衣服,打開宅門,燃起松棚,放起鞭炮,點燈上香燭,迎請祖宗先靈回家過年。然后按長幼順序,依次叩頭拜年。老人給兒孫們一一散年錢兒(即壓歲錢),散完年錢就開始吃扁食(即餃子)。餃子里預先捏進硬幣或紅棗,誰要是吃到了便預示著一年當中大吉大利、萬事如意,猶如中彩一般,過年的喜慶氣氛在這時達到了高潮。特別是孩子們,要是吃出硬幣來,老人們還會額外再送上一個紅包,祝賀他們學業有成。吃完餃子,便到了大年初一早晨。人們在歡樂喜慶中迎來了嶄新的一年。

推薦閱讀
陳剛赴民和縣看望慰問受災群眾和基層干部
省政府第二次廉政工作會議召開
青海:今年新改建普通省道和農村公路4000公里
青海省50多項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大拜年
“凈網青海·2024年春節網絡環境整治”行動啟動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許可信息
青海海西:長江源村村民喜迎新年
西寧市綜合醫改工作全省第一
24H熱點
歸家團圓迎新歲 親情滿滿傳家風
春節前夕看年貨
皮影,在傳承與發展中逐夢光影
西寧大街小巷張燈結彩年味濃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開年向好,厚積高質量發...
【新春走基層】俄日措的饃饃
墨拓古韻紙留香 龍年納福年味濃
【新春走基層】千戶營高臺魅力何在
【相約大美青海 暢覽冬春勝景】冰雪經濟“熱”力十足
發揮“專”的優勢 為“良法善治”凝聚智慧和力量—...
熱點圖片
歸家團圓迎新歲 親情滿滿傳家風
歸家團圓迎新歲 親情...
春節前夕看年貨
春節前夕看年貨
皮影,在傳承與發展中逐夢光影
皮影,在傳承與發展...
西寧大街小巷張燈結彩年味濃
西寧大街小巷張燈結...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開年向好,厚積高質量發展之勢——2024年青海省經濟開年觀察
【新時代 新征程 新...
【新春走基層】俄日措的饃饃
【新春走基層】俄日...
墨拓古韻紙留香 龍年納福年味濃
墨拓古韻紙留香 龍年...
【新春走基層】千戶營高臺魅力何在
【新春走基層】千戶...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解讀河湟年俗的文化密碼

青海日報
2024-02-10 09:3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解讀河湟年俗的文化密碼

青海日報
2024-02-10 09:3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解讀河湟年俗的文化密碼

  • 2024-02-10 09:37:11
  • 來源:青海日報

  編者按

  中原文化隨著移民,在河湟谷地落地生根,千百年來,受高原自然環境影響,融合少數民族文化,形成了地域特色鮮明的河湟文化。節俗文化是河湟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而春節是節俗文化的重中之重。春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也是祭祖緬懷先人、傳承家規家訓的日子,寄托著人們濃濃的鄉愁鄉情。

  青海漢族過年,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農歷臘月二十三祭灶起,到大年三十,為準備階段,主要活動是打掃衛生、制作新衣、烹制年食、購買年貨等。第二階段是春節的正日子,即正月初一至初五,主要活動是拜年。第三階段是正月初六至正月十七,是民間文藝活動的階段。

  從今天起,我們邀請幾位研究河湟文化的學者講述傳統河湟年俗文化,為讀者解讀其中所蘊藏的文化密碼。

春到農家。劉鵬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河湟地區的春節活動實際上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青海地方文化學者董皓說,從臘月二十三開始,人們送灶爺,打掃衛生,書寫春聯,購置年貨……春節這首宏大的交響樂奏響了忙碌而歡快的序曲。

  “臘月二十三,打發灶君、娘娘上了天。”董皓說,臘月二十三這一天,莊戶人家必須打發灶爺灶君和灶君娘娘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一年來的德行、作為和今年的年景收成,以及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這天一大早,男人們就為灶君、灶君娘娘的出行作準備。用麥稈兒扎“灶雞兒”做向導、扎“灶馬”充坐騎,還用麥草扎兩個小捆,在用紙糊成的褡褳里裝上一小撮料瓣兒馱到灶馬背上,為其備草料。女人們則烙了象棋坨子大小的圓餅,作為灶君爺和灶君娘娘的干糧。獻上一碟灶餅(16個)、一碟“灶糖(麥芽糖)”,求灶君爺和灶君娘娘“上天言好事”,求他們在向玉皇大帝匯報時,多替自己說好話,如說自己如何敬畏天神,如何辛勤勞作……貢獻灶糖,則是希望灶君爺、灶君娘娘吃了灶糖后嘴甜如蜜說好話。儀式結束后,全家大小歡歡喜喜分食灶餅和灶糖。這一套儀式既繁雜、虔誠,又趣味盎然。

  大年三十,迎來了春節活動的第一個高潮。

  董皓說:“過去有俗語說,‘灶糖兒出來干戈動,門神一貼定太平。’說的就是臘月二十三送走了‘灶爺’,從臘月二十四起,就開始大掃除,把屋梁上、墻壁上的塵土打掃干凈,同時把家中借出去的錢、物都要收回來,講究個‘一年一滿,家全人全’。 過去臘月二十三以后,債主們上門討債,背了賬卻無錢還債的人也變著法兒躲債。但臘月三十日下午對聯、門神一貼,躲債的人回家過年,討債的人也不再上門討債了,于是就‘天下太平’。”隨著時代的發展,臘月里討債、躲債的現象基本消失了,但過年前把借出去的東西要回來、把借來的東西還回去的習俗還是延續了下來。

  大年三十這天特別忙,人們上午拿著祭品,上墳燒紙,請祖先回家過年。回來后打掃院子,貼對聯,貼門神,在院子中間壘“松棚”(用松木條搭成“井”字形柴壘,中間撒上粒狀青鹽和柏枝),過節的氛圍愈加濃厚。這一天,還要給灶君爺和灶君娘娘獻上六個富麗堂皇的“灶卷”,迎接灶王爺兩口子“回宮降吉祥”。

  以前,很多河湟漢族人除夕的晚飯是面片,一般要多做一些,給祖宗獻上第一碗,然后全家大小飽餐一頓,還會剩下一些。董皓解釋道:“一個個面片象征著錢,剩下一些是講究個‘年年有余’。”

  到了晚上,全家男女老小穿戴一新,聚集一堂,玩牌飲酒,通宵不睡,稱之為“守歲”。夜深時,自然要吃“年夜飯”,比平時的宵夜豐盛得多。但以前河湟農家因條件所限,辦不起“七碟八碗”來,便煮一鍋肉(多半是豬肉),撈到盤子里,插上刀子,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咬鬼肉”。老人們由兒孫輪著敬酒,全家上下其樂融融,親熱和諧,盡享天倫之樂,平時因為小摩擦、小碰撞造成的小怨氣在這時也煙消云散,無影無蹤了。

  董皓在講述以往的年俗時,充滿了對幼時生活的美好回憶,他說,“守歲”過子夜,要重新梳洗,大人給孩子們換上新衣服,打開宅門,燃起松棚,放起鞭炮,點燈上香燭,迎請祖宗先靈回家過年。然后按長幼順序,依次叩頭拜年。老人給兒孫們一一散年錢兒(即壓歲錢),散完年錢就開始吃扁食(即餃子)。餃子里預先捏進硬幣或紅棗,誰要是吃到了便預示著一年當中大吉大利、萬事如意,猶如中彩一般,過年的喜慶氣氛在這時達到了高潮。特別是孩子們,要是吃出硬幣來,老人們還會額外再送上一個紅包,祝賀他們學業有成。吃完餃子,便到了大年初一早晨。人們在歡樂喜慶中迎來了嶄新的一年。

作者 辛元戎
編輯:易 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制服丝袜人妻中文字幕在线| 成在线人AV免费无码高潮喷水|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DV| 国产精品一级毛片无码视频| 欧美一级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精品无码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 AAA级久久久精品无码区| 最近中文字幕视频在线资源|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在线资源|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桃 |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无码区免费A∨直播|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AA片| 中文午夜乱理片无码|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码AV|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 天堂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国模私拍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欧美日韩中文在线|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水卜樱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绿巨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另类小说| 一级中文字幕免费乱码专区|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豆芽 |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天堂|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在线| 成人麻豆日韩在无码视频| 最近更新中文字幕第一页| 中文亚洲AV片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大在线| h无码动漫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