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生命之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林草承載的是生態,延續的是文明。熱愛世界,熱愛生活,就必須熱愛林草。
始建于1958年的黃南藏族自治州麥秀林場,林場總面積67000公頃,森林覆蓋率52.46%,是國家天保工程實施區、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在這里,周拉加和他的護林隊員們每天與山林為伴,用腳步丈量,守護著這一片濃綠。像周拉加這樣的護林員青海還有很多。一代代林草人為了青海的林草事業盡心盡責、辛勤耕耘,守護著青海的綠水青山,涌現出了許多像尕布龍一樣的楷模。我們要傳承好他們的精神,用責任和奉獻創造出新時代林草事業佳績。
作為“中華水塔”“三江之源”的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氣候寒冷干旱,荒漠化和沙漠化威脅著青海的生態環境,是全球生態系統最為脆弱的地區之一。同時,青海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是氣候變化的敏感區,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而防沙治沙主要就是念好林草經,宜林則林、宜草則草、林草融合。為了更好守護好青海的森林草原,青海先后制定出臺《青海省關于全面推行林(草)長制的實施方案》《青海省林(草)長助理工作機制方案(試行)》《青海省“河湖長制”“林(草)長制”聯動機制工作方案(試行)》《青海省林(草)長+檢察長+警長+法院院長聯動機制工作方案(試行)》等制度、辦法,創新管理模式,強化部門協作。自林(草)長制推行以來,我省各級林(草)長和各協作部門堅持高位推動,狠抓責任落實,共設立6838名林(草)長,有效推進林(草)長制工作高效運轉,取得階段性成效。青海省2023年共落實林草資金64.89億元,是2022年的127%,投資創歷史新高。
同時以國家公園示范省為引領,青海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培育林草生態資源上持續加力,穩步推進林草生態建設,加大林地、草地、濕地等林草資源保護力度,提升災害防控能力,鞏固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探索出了一套集生態修復、資源保護為一體的森林資源管理體系,創造了森林覆蓋率逐年上升、西寧南北兩山綠樹成蔭、河湟谷地童山披綠的一系列奇跡,使青海生態大省、資源大省的戰略地位不斷凸顯。
林草事業是建設美麗中國、美麗青海的基礎、先導和根本。我們要繼續提高林草管護意識,更好發揮生態管護員作用,抓牢抓實草畜平衡工作,嚴防工程項目建設破壞林草資源,做到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管護。正確處理保護和發展關系,科學合理利用生態資源,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大力發展林草產業,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大力發展節水林草,以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為引領,科學選擇植被恢復模式,加大退化草原、黑土灘綜合治理力度,充分發揮高品質種質資源和高效能機械裝備的支撐引領作用,推動青海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