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剛剛過去的這一年,高原大地,處處涌動著高質量發展的新氣象——
國家電投集團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光伏高效IBC組件產品獲得青海首個國際EPD認證證書;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建成全國最大鹽湖食品級氧化鎂生產線;
青海建成全國最大的有機畜產品、有機枸杞、冷水魚生產基地……
新使命,新責任,新發展。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新征程上,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就在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科學研判當前國內外形勢,明確指出“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
沃野風光好,風勁好揚帆。青海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青海擘畫的產業“四地”為藍圖,砥礪奮進,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新步伐。
活力更足——
全力以赴,高質量發展優勢化勝勢
2023年12月29日凌晨4時10分,踏著新年的腳步,伴隨著強電流發出的吱吱聲,青海首批“沙戈荒”大基地配套工程之一,青海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省級示范區、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重要工程——昆侖山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帶電投運,青海新能源高水平消納和電力安全保供持續增添“新引擎”。
伴隨著2023年的收官,這一年青海清潔能源發展畫上了圓滿句號。
“十四五”以來,青海省清潔能源發展迎來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依托資源優勢,清潔能源發展保持全國前列。
特別是過去一年,能源發展再次耀眼:青海清潔能源裝機規模突破5000萬千瓦,全省電源總裝機和清潔能源裝機分別達到5497.08萬千瓦、5107.94萬千瓦,繼續保持全國最高。全國首個100%清潔能源綠色大數據中心投運,綠電實踐活動屢次刷新世界紀錄,青海綠電點亮杭州亞運會賽場。
此外,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也在高效推進:
青海鹽湖產業已形成鉀、鈉、鎂、鋰、氯五大產業集群,建成全國最大鉀肥生產基地。2023年前三季度,生產鉀肥513萬噸,為端牢“中國飯碗”履行了青海擔當。鋰電池產量占全國十分之一,鹽湖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逐步提升。
“大美青海·生態旅游”熱度快速攀升。制定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一芯一環多帶”政策體系,青海湖示范區創建成效初顯。打造東南西北4條生態旅游精品環線,新增38家A級景區,圣源地毯獲評國家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大柴旦星空、祁連天境圣湖營地入選國家4C級自駕車旅居車營地,11條線路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生產基礎得到持續加強,“青字號”農畜產品綠色有機底色更加突顯。新增有機草原監測面積327萬公頃,總面積突破1千萬公頃。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達到1115個。牦牛藏羊原產地可追溯覆蓋到39個縣市,認證有機牦牛藏羊376萬頭只。
動力更強——
集群效益顯現,凝聚發展新動能
2023年11月30日,天剛放亮,一輛輛載有多晶硅原料的卡車從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甘河工業園區亞洲硅業青海甘河有限公司廠區緩緩駛出,此次目的地不是省外,而是數公里之內的青海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企業一期、二期項目2200臺單晶爐全部投入使用,已實現年產30GW單晶棒,由于現在產能全部釋放,原材料必須充足供應,我們擴大‘光伏朋友圈’與位于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亞洲硅業、麗豪等本地原材料生產企業建立了合作。”青海高景太陽能常務副總經理吉孝云說。
今天,省會西寧被業內譽為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硅谷”,形成多晶硅—單晶硅—切片—電池—組件相對完整的光伏制造產業鏈,聚集了15戶光伏制造企業,形成5萬噸多晶硅、80吉瓦單晶硅,600兆瓦切片、700兆瓦光伏電池、870兆瓦光伏組件等產能規模,配套了光伏玻璃、鋁邊框、支架等光伏企業,形成較為完整的光伏產業鏈。
從晶硅原礦到塔拉灘上熠熠生輝的光伏面板,從高原離天最近的日光到電能轉換點亮祖國大地“萬家燈火”……青海全力集聚光伏產業全鏈條,集群化發展加速促成現代光伏產業之都。
當然,在青海,清潔能源集群化發展的除了光伏還有風能。
2023年8月20日,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青海明陽新能源有限公司總裝車間,一個個巨型風機機艙內數名工人正在進行調試,不久這組“青海造”風力發電風機將佇立在海西的廣袤戈壁上迎風轉動。
青海明陽是海西州風能產業鏈最后一環,這里整合了青海風能發電所有配件,從海西出發,已經能夠輻射甘肅、寧夏、新疆、西藏乃至中亞地區,青海風能資源開發及生產的全產業鏈戰略基地已初具雛形。
因一句囑托,青海凝心聚力,全省產業結構也已整體作出重大改變——從“我家大門”常打開,到綠色為先,產業配套的再挑選、再選擇,青海產業特別是工業產業,已逐步轉型向綠色、循環的新型能源高效集群化發展。
從戈壁回到鹽灘,圍繞鹽湖產業強鏈、延鏈、補鏈,青海還在高效推進鹽湖產業鏈節點項目建設。重點推進鉀鹽穩保障促提升、鋰鹽擴規提質、鎂鹽創新突破、其它元素高效利用,持續優化延伸鹽湖資源利用產業鏈條,推進鹽湖化工產品和產業向新能源、新材料、現代農業旅游業等領域拓展,向多元化、多品種、精細化、高端化發展方向邁進。
步伐更遠——
積極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實現高質量對外開放
2023年12月25日,隨著一聲汽笛劃破長空,載著青海大青鹽的巨輪在山東起錨出港,駛向韓國……
“這是西部礦業集團旗下青海鹽業公司生產的茶卡牌‘大青鹽’,第一批出口韓國100噸,進一步打開了青海湖鹽的國際市場。”青海鹽業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朝昆說。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為青海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重大要求。
牢記囑托,奮力前行。近年來,青海舉全省之力打造產業“四地”,鹽湖產業、清潔能源、生態旅游、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已成為青海產業的優勢。不僅在本地培育了產業鏈條和產業集群,更實現“出青”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
2023年10月17日,“一帶一路”企業家大會在北京召開,現場我國各地企業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舉行了共建項目簽約儀式,其中就有青海企業的身影。
黃河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姚小彥與沙特國際電力和水務公司(ACWA Power)董事長穆罕默德·阿布納揚,簽署烏茲別克斯坦綠氫項目的聯合開發協議。姚小彥說:“在共建‘一帶一路’機遇下,黃河公司立足產業優勢,進軍大力發展新能源的沙特,積極參與沙特重大項目建設,扎實推進‘光伏+’項目與新興產業國際化發展。”
當天,中國電建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與阿根廷圖庫曼省正式簽署阿根廷波德綜合水利樞紐項目合同。青海駐地央企——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將作為主要參與方實施阿根廷波德綜合水利樞紐項目。中國水電四局國際公司副總經理陳華良說,該項目是我們在阿根廷繼潭波拉水電站項目之后將要承建的第二個綜合水利樞紐項目,能夠再次參與,不僅是青海本地企業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舉措,也是青海水利工程施工水平的高質量體現。
2023年,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促進綠色發展和推動科技創新是其中重要內容。與之相呼應,青海以建設產業“四地”為主導,越來越多的“青字號”產品走向世界。
青海省商務廳綜合處處長顧錫軍說:“10年時間,青海光伏、鹽湖化工‘新兩樣’產品出口實現新突破,分別增長3.9倍和26.7%。”
另據統計,2022年,青海碳酸鈉出口2.2億元,增長50倍;金屬鋰出口1.7億元,增長5.4倍;太陽能電池出口7937萬元,增長40.2倍,形成“青貨出海”新動能;高原特色冷涼蔬菜首發中國香港,讓青海的特色農產品金字招牌走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未來更有可能開拓到東南亞、南亞、中東等國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