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了要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其關鍵在于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代表委員們在討論這個話題時提到,高質化利用是發展所需,基礎研究依然是青海的薄弱環節,觀念理念的轉變勢在必行,人才的需求對于青海愈發強烈和急迫等等,每個著眼點講得都很務實,也的確是增強青海創新力的突破口。
梳理代表委員們關切的問題,可以發現其中蘊含著提升青海科技創新能力的脈絡和要素。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必須把關鍵技術問題解決好,而解決“卡脖子”難題正需要基礎研究的累積性進步和突破性發展做支撐,而更加合理的政策導向和人才保障對于搞好科研又顯得那么重要。
對比觀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針對如何提升青海創新力的各方各面都進行了詳實部署,全面提升十大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質效、加強人才培養引進、促進大中小企業攜手融通創新、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等等,既發揮好政府的戰略導向作用,又發揮好國家級平臺等戰略科技力量的作用,讓企業真正成為創新主體,讓政策、人才、資金等各類創新要素更加聚集。
新質生產力是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生產力,是科技創新在其中起主導作用的生產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青海有資源有稟賦,但對于我們這樣一個創新力量較弱、創新資源短缺、創新活力不足的西部欠發達省份來說,任重道遠。立足優勢補齊短板,在已有的科技創新基礎上奮發圖強是必須之舉。青海正在轉型升級支柱產業、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要加倍努力開辟新賽道,拓展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陣地和空間,以創新力形成新質生產力,以新質生產力構筑發展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