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道路兩旁樹木給居民出行帶來不便,西寧市城西區立即面向全區征集意見,對存在樹木遮擋陽光、影響供電線路安全、遮擋紅綠燈、阻擋行人等一類問題一同解決;
經營戶反映商鋪經營許可證到期需要更換,但不熟悉辦證流程,不知該怎么辦。相關部門上門,手把手為市場所有經營戶辦理;
企業亟須的生產設備被“困”在途中,西海海關及時準確辦理減免稅審核確認手續及報關業務,為企業解了燃眉之急;
……
看似是一名群眾的煩心小事,背后聯動的是多個部門;從“一件事”到“一類事”,則是一張通力合作的答卷。
“要在精準把握、有力解決群眾訴求上持續發力,推動從解決‘一件事’向辦好‘一類事’延伸拓展。”全市上下將市委主要領導的要求落實于行。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緊扣“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把強化“四下基層”同主題教育重點措施銜接聯動,聚焦群眾“急難愁盼”,不斷以系統思維解決問題,努力做到從辦好“一件事”出發,向辦好“一類事”延伸拓展,用實干推動發展、取信于民,不斷推進主題教育往深里走、往實里做。
一場消除“煩惱”的改革悄然開啟
從解決“一件事”向辦好“一類事”延伸拓展,有多重要?
“道路兩旁的樹木高大且茂密,擋住了路,平時通行受到了影響,能不能幫我們解決解決?”冷湖路社區居民將這一問題反映到了社區。
就是這群眾的煩心小事,社區的黨員干部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城西區將市委主要領導的要求落實于行,上下聯手、左右聯合,系統謀劃、整體推進,一場消除“煩惱”的改革悄然開啟……
城西區市政中心聯合文匯路街道辦事處、勝利路街道辦事處、虎臺街道辦事處等部門單位,以問題為導向,從居民訴求出發,將樹木存在遮擋陽光、影響供電線路安全、遮擋紅綠燈、阻擋行人等問題作為“一類事”來辦,通過走訪排查、居民來電、12345等平臺征集問題。
對文景南街(文博路—文匯路)、交通巷(五四西路—勝利路)、鹽湖巷、冷湖路(五四西路—昆侖西路)遮擋陽光、影響供電線路安全、遮擋紅綠燈、阻擋行人的100多棵行道樹進行集中修剪,徹底解決了群眾的“煩惱”。
屋頂漏雨、外立面脫落、下水管道堵塞……老舊小區如同一部運轉太久的機器,因問題頻現讓群眾煩惱不已,曾經的金九花園小區就是其中之一。
為解決群眾的 “鬧心事”,城西區相關部門和社區深入問題多的小區了解情況、傾聽民意,又對存在問題的小區情況進行再核實、再排查、再補充。
從為一個小區群眾解決難題,到為一類小區群眾解決難題,城西區2023年總投資1億元,對52個老舊小區、合計6482套住宅進行樓本體及基礎設施改造,讓老舊小區換新顏。
原來狹窄的小巷變得寬敞明亮,墻面得到了修繕和粉刷,整潔美觀;原來老化嚴重的樓道、樓梯等公共設施得到了修復和更新,居民的出行更加便利和安全……
如今,沒有后顧之憂的居民群眾愜意享受著新生活。
“一竿子插到底”解決群眾急事難事
在第二批主題教育中,因直面基層,同群眾聯系更直接、更緊密,要解決的矛盾問題也更復雜、更具體,尤為需要堅持問題導向、靶向發力,由點及面、分類解決。
“原來一到冬季,孩子上學穿過尕寺巷的坡道時會因為太黑而害怕,我們家長早上都會盡量送孩子去上學,現在有了路燈,孩子自己上學也放心許多。”居住在湟岸巷的王文華欣慰地說。
近日,記者來到尕寺巷看到,這個坡道南邊連接興海路,北邊連接七一西路延伸段,路面坡度大于60度,最大坡度約100米,形成S形,有50余級臺階。
和王文華一樣,附近居住的孩子多在興海路小學就讀,尕寺巷是必經之路,但進入冬季,孩子出門時天還沒亮,原本的燈帶經常受到損壞,時亮時不亮……
尕寺巷社區黨委書記魏雪琴聽網格員反映這一情況后,當即聯系城西區城鄉建設局確定工作歸屬,與西寧市市政工程管理處照明設施管理所商討將路燈設在哪里,緊急協調西寧供電公司連接電網……最終在坡道的墻壁上安裝了兩盞路燈,夜晚時整條路都亮堂了起來。
魏雪琴告訴記者,轄區內有在職黨員是西寧市市政工程管理處照明設施管理所的工作人員,在他的助力下,不僅解決了安裝路燈所需的材料和資金問題,還解決了后期路燈的維護等問題。
過往的居民都在說:“現在這條道亮堂了,早晚出行方便多了,也安全多了。”
在魏雪琴看來,再小的“針頭線腦”,放在具體的人身上,都關乎其切身利益和福祉。
自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尕寺巷社區聚焦群眾關心的民生領域突出問題,落實落細惠民政策和為民服務,從解決“一件事”向辦好“一類事”延伸拓展,用心用情用力破解民生難題,解決群眾急事難事50余件。
前不久,城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群眾電話,反映商鋪經營許可證到期需要更換,但不熟悉辦證流程,不知該怎么辦。
為解決這一“辦照難”問題,莫家街市場監管所和局機關注冊登記許可室聯合東大街辦事處決定“一竿子插到底”——在東大街社區便民服務大廳為轄區經營戶辦理營業執照。現場為經營商戶答疑解難、統一辦理營業執照,辦理現場,工作人員手把手指導經營戶提交申請資料并進行信息填報,從經營戶完成申請,后臺看到申請信息進行審核、出證,全程不超過20分鐘,成功為14個經營戶辦理了營業執照。
“現場辦照活動,主動為個體工商戶提供上門辦照服務,為轄區市場主體發展提供最大便利,真正實現讓群眾辦事少跑路,進一步提升轄區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城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同題共答,從解決“一件事”向辦好“一類事”延伸拓展并不容易,它不僅考驗工作能力,更錘煉工作作風,城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做法,則是西寧市眾多窗口部門的縮影。
欣喜解決“一件事”更樂見辦好“一類事”
“群眾享受政策的過程不便,獲得感就會打折扣。我們改進工作,既要治療‘痛點’,又要消除‘痛感’。”
“真正難住大家的還是能力。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上下功夫見實效,干部和群眾都能獲益。”
“主題教育突出‘實’,也看到‘真’。帶著真感情,才能發現真問題,了解真需求、務實真推動、力求真效果。”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黨員、干部真正深入基層,打撈出最真實的聲音、捕捉到最殷切的期盼。”
“通過分析辦不成的‘一件事’,打捆解決一類問題,我們的急難愁盼越來越少。”
……
從解決“一件事”向辦好“一類事”邁進,不僅讓群眾滿意,黨員干部的干勁也更大更足——“以后還想干啥事?咱們有堅實的‘后盾’,再合作、做更好。”
這強大的“后盾”,是解難事、辦實事贏得的民心。
對群眾如此,對企業亦如此。
“前期,我們公司進口了一套智能紗架,但貨物到港后發現供貨方把整套設備配載成兩個海運提單,導致我們無法按一套設備狀態申報。而我們的生產線急需這套設備才能如期完成新訂單,能不能幫我們想想辦法?”2023年11月底,圣源地毯集團有限公司關務經理杜非向西寧海關所屬西海海關提出需求。
西海海關將解決企業急難愁盼作為促進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小切口”,推動從解決“一件事”向辦好“一類事”延伸拓展。
了解到企業困難后,西海海關立即聯系口岸海關,確認無法進行艙單合并,經協調將企業海運原箱轉運至西寧綜合保稅區,由企業就近查看貨物狀態,及時準確辦理減免稅審核確認手續及報關業務,為企業解了燃眉之急,保證企業順利完成設備安裝。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西海海關通過“四下基層”,察實情、落實錘、解難題、促發展、求實效,支持青海藏毯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從解決“一件事”向辦好“一類事”延伸,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外貿企業在進出口方面的急難愁盼問題。
隨著西海海關轄區藏毯出口企業數量增多、產品質量不斷提升,一張張傳承著古老技藝的藏毯成為了一張青海文化出圈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