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1月5日,來自青海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的數據顯示,2023年1月至11月,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5個百分點,位居全國第12位;完成一般性工業投資295億元,同比增長14.8%。
去年以來,全省深入開展工業擴規增產、推進招商引資“六大行動”,經貿活動提檔升級、開放合作增添動力。成功舉辦第24屆青洽會暨國資央企助力青海高質量發展專題活動,依托西博會等省外重大經貿活動集中展示新時代新青海新形象,提升服務效能促進一批重大項目落地建設。去年1月至11月簽訂合作項目225個,簽約金額3470億元,到位資金568億元,超額完成年度目標。聚焦高質量發展,一批重大制造業產業鏈項目陸續開工建設,天合光能35GW直拉單晶、5GW光伏組件、5GW硅片、5GW高效太陽能電池建成投產,晶科能源20吉瓦單晶拉棒項目提前點火,光伏全產業鏈全面貫通,單晶硅產能突破100吉瓦;千噸級微納米特種形貌氫氧化鎂阻燃劑示范項目實現中試,中復神鷹2.5萬噸高性能碳纖維項目實現全面投產……隨著一批國內外知名光伏制造企業在西寧落地,成功打造了“多晶硅-單晶硅-切片-太陽能電池-電池組件”完整的光伏制造產業鏈,光伏產業蹄疾步穩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立足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青海充分發揮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推動重點產業不斷壯大、優勢產業提升規模、新興產業快速培育,聚焦產業“四地”建設,著力打造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現代產業,據統計,1月至11月,累計生產鉀肥658萬噸、占全國鉀肥產量六成以上。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66.8%、50.2%。
加快構建富有青海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工業經濟實現強基增效和轉型升級。去年,我省數字經濟創新突破,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協同發力。西寧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建成投運,省通信網絡保障中心獲批設立,京東(青海)數字經濟產業園開園運營,綠色算力產業聯盟、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正式成立,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數字經濟產業規模突破千億元。
工業的綠色轉型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去年以來,我省工業綠色發展步伐加快,培育省級綠色工廠11家、綠色工業園區1個、綠色設計產品11種,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8%。企業創新能力鞏固提升,特色優勢產業關鍵技術攻關實現突破,取得各類科技成果超50項,申報地方標準14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