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盥洗間接水的居民。鄧建青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一間間裝有電熱板的盥洗間在安置點建成,一條條供水管道在安置點接通……進入新年,積石山6.2級地震災后救援安置工作加快推進,群眾生產生活穩步恢復,安置點的條件也在逐步改善。
1月2日,走進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喇家村安置點,一處標有“盥洗間”的板房很是顯眼,跟著村民的步伐走進板房,大家正在排隊接水。“水桶放在池子里,接滿后提走就行,板房里還有電熱板,很暖和。”正在接水的一位老人說。
為幫助受災群眾盡快恢復正常生活,民和縣和融資本投資運營集團有限公司迅速投身到抗震救災工作當中,并負責盥洗間的安裝工作。
“盥洗間主要是為了方便群眾洗衣、洗漱。目前,已經有15個安置點安裝了盥洗間,并全部投入使用。”負責安裝的民和縣和融資本投資運營集團有限公司工程部工作人員趙文林說,為了讓安置點群眾能夠盡快使用上盥洗間,工作人員全力趕工,用最快的速度和最優的質量,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了搭建工作。在盥洗間的建設過程中,工作人員考慮到安置點群眾的實際需求,每個盥洗間都配備了盥洗池、電熱板和拖把池等必要設施,為安置點群眾提供便捷的洗漱環境。
趙文林說,安裝盥洗間需要考慮進水和下水條件,所以只有符合進水和下水條件的安置點才安裝了盥洗間,為了讓群眾溫暖盥洗,房間還安裝了電熱板。盥洗間安裝完畢后,工作人員并沒有閑下來,這幾天,他們在安裝了盥洗間的安置點巡查,出現問題隨時修復,保障群眾生活用水。
盥洗間能正常使用,負責接通安置點供水主管道及支管道的民和縣龍浩水務集團功不可沒。“大家請排好隊,按順序接水。”“大媽,您接好水給我,我給您提過去。”民和縣中川鄉草灘村安置點,民和縣龍浩水務集團一輛“招手即停”的供水車穩穩停在門口,負責人趙國勝一邊維持現場秩序,一邊招呼工作人員幫老年人抬水桶。
“雖然安置點內的供水管道能正常使用,但由于供水需求大,水壓較小,居民接滿一桶水需要的時間比較長,為了確保管網搶修期間的應急供水,供水保障搶險指揮部設立了16個臨時供水點,調集5輛供水車開展送水服務。”趙國勝說,目前,5輛供水車日均送水180噸。送水沿途實行“招手即停”服務,只要群眾招手示意,供水車輛即停即供。此外,只要接到安置點需水電話,會安排供水車不分晝夜第一時間把水送到,確保受災群眾生活用水。
草灘村安置點的供水工作結束后,趙國勝接到民和縣抗震救災指揮部通知,需要給新增的官亭鎮趙木川村臺子安置點里的100多戶群眾提供供水保障,新增臨時供水點。他趕忙又安排送水車趕赴現場,同時組織了一支12人的供水保障搶險隊。查看現場情況后,搶險隊從大河家水電站廠區引水,鋪設了260米管網,最終安置點于當天20時通水,保障了安置點群眾正常用水。
趙國勝介紹,目前,水務集團共搶修和改造人飲管網7500米,架設大流量水泵3臺,33個安置點接通自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