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圖說青海
40年,在高寒旱沙區譜寫綠色奇跡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尹耀增
發布時間:2023-12-26 09:17:04
編輯:趙晶

克土沙區變綠洲。海晏縣草原站提供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小雪節氣過后,海北草原的氣溫驟然降低,頻繁吹刮的大風讓人感到濃濃寒意。

  11月28日,記者來到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克土治沙點,正好碰見護林員華世才和幾個同事從治沙點出來,他們在比劃著說著什么。

  “進入冬天后一直沒下雪又經常刮大風,我們一定要注意防火,種起來的這些樹能長成今天這樣非常不容易,我們一定要小心。”華世才說。

  “他說得不錯,我們大家一定要盡職盡責,保護好這些樹。”同行的海晏縣草原站原站長馬文虎接過話茬。

  隨后來到克土治沙點的觀景臺。站在觀景臺上向遠處眺望,一片片樟子松、青海云杉等常綠植物,青楊、烏柳、沙棘、檸條等喬灌木交錯鋪就的立體的綠色屏障蔚為壯觀。

  40余年,經過海晏縣三代治沙人風雪無阻、戰風斗沙的不懈努力,他們用雙手構筑了一道堅固的“綠色屏障”,有效遏制了沙漠的擴大和蔓延,確保了青海湖核心區域的生態安全,以及青藏鐵路和國道315線安全通暢運行,為全省乃至全國同類型沙區沙漠化治理貢獻了海晏方案,先后4次榮獲“全國防沙治沙先進單位”“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等榮譽。

  還記得今年夏天來到這里時的景象。林木郁郁蔥蔥,滿眼青綠,鳥兒啁啾,黃鼠狼、野兔不時從密林中探出頭來。

  “這些小動物不算啥,我們還發現了普氏原羚、狐貍、狼等一些大型動物的影蹤,這說明這里的生態環境真的變好了。”馬文虎激動地說。

  進入林區,記者用手撥開灌木叢,發現黃沙都變成了土壤。“這上面是一層腐殖層,它能夠給這些植物提供營養,土質發生了變化,種植林木的成活率也更高了,這是讓我們感到欣慰的。”馬文虎說。

  “海晏行,風不停,黃沙滿天過不成。走一步,退兩步,沙進人退路難行。”43年前,這里是有名的風沙之地,給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尤其是青藏鐵路、青新公路、湖東旅游公路等長達180公里的路段受風沙危害,嚴重受危害的路段達70公里,沙漠化面積逐年擴大,嚴重威脅著青海湖周邊乃至全省的生態安全,防沙治沙刻不容緩。

  為控制沙漠化的擴大和蔓延,海晏縣歷屆領導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以生態優先發展為己任,全面開展沙漠化防治工作,從1980年開始對克土斜瑪、大水塘一帶的沙區實行了常年禁牧封育和生態治理,沙化土地面積由上世紀80年代初的9.9萬公頃減少到如今的6.17萬公頃,40年減少3.73萬公頃,年均減少800公頃,沙區的林草綜合覆蓋度達到30%-40%,局部地塊覆蓋度達到85%以上。一條長8公里、寬6公里面積達4000公頃的綠色長廊將流動沙丘牢牢鎖定在青海湖畔,為改善當地生態環境起到了積極作用。

  海晏縣采取“以封為主,封造結合”的治沙方法,以“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為原則,引進試種適合優良治沙造林樹種,試驗應用先進造林種草技術,推廣“沙棘營養土坨造林技術”“青楊截干深栽造林技術”“設置草方格固沙造林技術”等沙區造林技術模式。試驗成功“沙棘營養土坨造林、烏柳截桿深栽造林、容器苗造林”等一系列適合高寒旱沙區的實用技術,有效提高了造林種草成活率和保存率,經過40多年的不懈堅持,終于把沙漠染綠,走出了一條成活率高、見效快的高寒旱地區治沙造林新路子。

  “最大限度形成‘喬灌草’相結合的近自然沙漠生態系統,進一步增強林草植被綜合防護效益,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海晏縣草原站站長石德榮說。

  關于提質增效,石德榮進一步解釋到:“剛開始為了鎖住流沙,我們借鑒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治沙經驗,利用草方格沙障來增加地表的粗糙度,減緩風力對地表的侵蝕,減緩由于風的吹動引起地表沙粒層的流動。流沙鎖住后,我們大多選取耐寒耐旱、成活率高的沙棘、烏柳等植物進行栽種,但是這些植被生存期限是10到20年,20年之后就會出現退化現象,防護效益和防護周期都不是很理想。”石德榮說,在已經固定流沙的基礎上,我們從2009年開始嘗試樟子松等大型喬木的種植,2015年開始大規模種植,到目前已經栽植樟子松、青海云杉等大型喬木700余公頃,目標是建成常綠喬木為主體,喬木、灌木、草本相結合的相對穩定的近自然的森林防護系統。

  推進工程治沙,筑牢綠色屏障,項目工程成為海晏人鞏固治沙成果的重要手段。

  以重點工程為導向、以國家投資為支撐,以青海湖、湟水河兩大生態屏障建設為重點,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有序實施“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林業科技推廣、公益林治沙造林、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建設、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補助試點等11項重點工程,實施草原鼠害防控、沙化土地封禁保護、道路補植補栽等生態保護項目。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沙區投資合計1.3億元,累計完成人工造林、封沙(山)育林(草)等153萬余畝(10萬余公頃),有效遏制沙漠的擴大和蔓延,維護青海湖核心區域的生態安全。”石德榮說。

  40余年來,海晏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忠誠和擔當、執著和奉獻,在湟水源頭青海湖畔濃墨重彩地描繪了一道道綠色生態屏障,譜寫了一曲曲播撒綠色的燦爛樂章。如今你會看到這塊湖濱沙地已經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沙漠景觀,成為和遠處蔚藍色的青海湖交相輝映的人造奇觀。

推薦閱讀
抗震救災指揮部會議暨災后重建領導小組會召開
省抗震救災現場指揮部第五次會議召開
2023年中國冰壺聯賽(西寧站)開幕
西成鐵路10標段全線進入隧道正洞施工
省網信辦征集"凈網"系列專項行動整治重點的通告
關于面向青海省地震災區提供教育服務的公告
西寧:城教聯動助力平安校園建設
西寧湟源: 擦亮鄉村建設美麗底色
24H熱點
循化:首批板房建成 受災群眾“拎包入住”
共和:備足“口糧”牲畜過“暖冬”
變“鋁”為“綠” 點“鋁”成“金”——“走進西寧...
劉瑋:協調500多名志愿者奮戰一線
黨員志愿者在行動
青海省第二屆冰雪運動會冰上各項目比賽收官
青海省首座裝配式污水處理廠建成通水
2023年全國男子拳擊冠軍賽青海省運動員收獲兩金一銅
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受災群眾的心坎上——青海省...
重建災后“心靈家園”
熱點圖片
循化:首批板房建成 受災群眾“拎包入住”
循化:首批板房建成 ...
共和:備足“口糧”牲畜過“暖冬”
共和:備足“口糧”...
變“鋁”為“綠” 點“鋁”成“金”——“走進西寧開發區看高質量發展”系列報道之八
變“鋁”為“綠” 點...
劉瑋:協調500多名志愿者奮戰一線
劉瑋:協調500多名志...
黨員志愿者在行動
黨員志愿者在行動
青海省第二屆冰雪運動會冰上各項目比賽收官
青海省第二屆冰雪運...
青海省首座裝配式污水處理廠建成通水
青海省首座裝配式污...
2023年全國男子拳擊冠軍賽青海省運動員收獲兩金一銅
2023年全國男子拳擊...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40年,在高寒旱沙區譜寫綠色奇跡

青海日報
2023-12-26 09:1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40年,在高寒旱沙區譜寫綠色奇跡

青海日報
2023-12-26 09:1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40年,在高寒旱沙區譜寫綠色奇跡

  • 2023-12-26 09:17:04
  • 來源:青海日報

克土沙區變綠洲。海晏縣草原站提供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小雪節氣過后,海北草原的氣溫驟然降低,頻繁吹刮的大風讓人感到濃濃寒意。

  11月28日,記者來到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克土治沙點,正好碰見護林員華世才和幾個同事從治沙點出來,他們在比劃著說著什么。

  “進入冬天后一直沒下雪又經常刮大風,我們一定要注意防火,種起來的這些樹能長成今天這樣非常不容易,我們一定要小心。”華世才說。

  “他說得不錯,我們大家一定要盡職盡責,保護好這些樹。”同行的海晏縣草原站原站長馬文虎接過話茬。

  隨后,來到克土治沙點的觀景臺。站在觀景臺上向遠處眺望,一片片樟子松、青海云杉等常綠植物,青楊、烏柳、沙棘、檸條等喬灌木交錯鋪就的立體的綠色屏障蔚為壯觀。

  40余年,經過海晏縣三代治沙人風雪無阻、戰風斗沙的不懈努力,他們用雙手構筑了一道堅固的“綠色屏障”,有效遏制了沙漠的擴大和蔓延,確保了青海湖核心區域的生態安全,以及青藏鐵路和國道315線安全通暢運行,為全省乃至全國同類型沙區沙漠化治理貢獻了海晏方案,先后4次榮獲“全國防沙治沙先進單位”“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等榮譽。

  還記得今年夏天來到這里時的景象。林木郁郁蔥蔥,滿眼青綠,鳥兒啁啾,黃鼠狼、野兔不時從密林中探出頭來。

  “這些小動物不算啥,我們還發現了普氏原羚、狐貍、狼等一些大型動物的影蹤,這說明這里的生態環境真的變好了。”馬文虎激動地說。

  進入林區,記者用手撥開灌木叢,發現黃沙都變成了土壤。“這上面是一層腐殖層,它能夠給這些植物提供營養,土質發生了變化,種植林木的成活率也更高了,這是讓我們感到欣慰的。”馬文虎說。

  “海晏行,風不停,黃沙滿天過不成。走一步,退兩步,沙進人退路難行。”43年前,這里是有名的風沙之地,給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尤其是青藏鐵路、青新公路、湖東旅游公路等長達180公里的路段受風沙危害,嚴重受危害的路段達70公里,沙漠化面積逐年擴大,嚴重威脅著青海湖周邊乃至全省的生態安全,防沙治沙刻不容緩。

  為控制沙漠化的擴大和蔓延,海晏縣歷屆領導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以生態優先發展為己任,全面開展沙漠化防治工作,從1980年開始對克土斜瑪、大水塘一帶的沙區實行了常年禁牧封育和生態治理,沙化土地面積由上世紀80年代初的9.9萬公頃減少到如今的6.17萬公頃40年減少3.73萬公頃年均減少800公頃,沙區的林草綜合覆蓋度達到30%-40%,局部地塊覆蓋度達到85%以上。一條長8公里、寬6公里面積達4000公頃的綠色長廊將流動沙丘牢牢鎖定在青海湖畔,為改善當地生態環境起到了積極作用。

  海晏縣采取“以封為主,封造結合”的治沙方法,以“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為原則,引進試種適合優良治沙造林樹種,試驗應用先進造林種草技術,推廣“沙棘營養土坨造林技術”“青楊截干深栽造林技術”“設置草方格固沙造林技術”等沙區造林技術模式。試驗成功“沙棘營養土坨造林、烏柳截桿深栽造林、容器苗造林”等一系列適合高寒旱沙區的實用技術,有效提高了造林種草成活率和保存率,經過40多年的不懈堅持,終于把沙漠染綠,走出了一條成活率高、見效快的高寒旱地區治沙造林新路子。

  “最大限度形成‘喬灌草’相結合的近自然沙漠生態系統,進一步增強林草植被綜合防護效益,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海晏縣草原站站長石德榮說。

  關于提質增效,石德榮進一步解釋到:“剛開始為了鎖住流沙,我們借鑒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治沙經驗,利用草方格沙障來增加地表的粗糙度,減緩風力對地表的侵蝕,減緩由于風的吹動引起地表沙粒層的流動。流沙鎖住后,我們大多選取耐寒耐旱、成活率高的沙棘、烏柳等植物進行栽種,但是這些植被生存期限是10到20年,20年之后就會出現退化現象,防護效益和防護周期都不是很理想。”石德榮說,在已經固定流沙的基礎上,我們從2009年開始嘗試樟子松等大型喬木的種植,2015年開始大規模種植,到目前已經栽植樟子松、青海云杉等大型喬木700余公頃,目標是建成常綠喬木為主體,喬木、灌木、草本相結合的相對穩定的近自然的森林防護系統。

  推進工程治沙,筑牢綠色屏障,項目工程成為海晏人鞏固治沙成果的重要手段。

  以重點工程為導向、以國家投資為支撐,以青海湖、湟水河兩大生態屏障建設為重點,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有序實施“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林業科技推廣、公益林治沙造林、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建設、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補助試點等11項重點工程,實施草原鼠害防控、沙化土地封禁保護、道路補植補栽等生態保護項目。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沙區投資合計1.3億元,累計完成人工造林、封沙(山)育林(草)等153萬余畝(10萬余公頃),有效遏制沙漠的擴大和蔓延,維護青海湖核心區域的生態安全。”石德榮說。

  40余年來,海晏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忠誠和擔當、執著和奉獻,在湟水源頭青海湖畔濃墨重彩地描繪了一道道綠色生態屏障,譜寫了一曲曲播撒綠色的燦爛樂章。如今你會看到這塊湖濱沙地已經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沙漠景觀,成為和遠處蔚藍色的青海湖交相輝映的人造奇觀。

作者 尹耀增
編輯:趙晶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无码高清不卡|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 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a中文字幕1区| 人禽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 最近2022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2021无码最新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无码8090精品久久一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精品人妻大屁股白浆无码|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羞羞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曰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中文字幕av免费放dvd|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香蕉伊蕉伊中文视频在线 |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二区麻豆| 中文字幕V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无码| 日韩精品无码AV成人观看|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中文高清 | 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天码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丝袜| 久久无码国产| 9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