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愛的暖流,在寒冬里涌動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公保安加 李慶玲 顧植霞 陳俊 張地俊 肉旦尖措
發布時間:2023-12-24 07:43:16
編輯:孔令磊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地震發生以來,震區一個個群眾踴躍參與抗震救災,用點滴愛心,在救災一線凝聚起大愛的力量,溫暖了人們的身心。12月22日至23日,本報記者走進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和循化撒拉族自治縣震區一線,尋訪群眾參與抗震救災的感人故事。

村民在領“愛心餐”。顧植霞 李慶玲 陳俊 肉旦尖措 攝

  將黨支部建在“鍋臺旁”

  12月23日傍晚,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中川鄉美一村的臨津居農家院里,現場搭建的臨時廚房忙碌而有序。臨近飯點,前來吃飯的人一波一波涌入院子里。

  拉面師傅何成偉一抻一拉間,迅速地將一份份面條甩進鍋里,隨著面湯沸騰,撈出煮熟的面條,再加上牛肉、蒜苗和辣椒油,將一碗熱氣騰騰的青海拉面送到了吃飯人手中。

  “房墻在地震中倒了,這兩天我們一家四口都住在帳篷里,吃泡面比較多,聽鄰居說這里有面條可以吃,一家人就趕緊過來了。好吃!吃得身上心里都暖暖的。”美一村村民文雙龍邊說邊又拿起一個油餅吃起來。

  “暖心食堂”從何而來?

  一切要從在美一村長大的土族姑娘、青海達尼坤幫婦樂刺繡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吉曉玲說起。積石山6.2級地震發生后,吉曉玲向受災嚴重的村民送去了2000個帽子和3500雙棉襪,并產生了辦免費愛心食堂的想法。

  “尤其當我看到,在大冬天里,為了優先保障受災群眾吃上熱飯,許多救援隊員蹲在路邊喝礦泉水、啃干面包時,我的想法就更堅定了,我們要用熱騰騰的飯菜來表達對救援隊員的感激之情。”吉曉玲說。

  這一想法也得到了自己的朋友、青海福犇福餐飲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兼總經理李壽林的支持。作為湟源縣這兩年新成立的“兩新”黨組織,李壽林曾在多個受災區開辦愛心食堂,這次地震后,他也在第一時間籌備物資前來救援。

  “支部建在鍋臺旁,我們要充分發揮‘兩新’黨組織的作用,這一次來的人都是黨員,他們積極報名參加,要為受災區群眾獻出一份愛心。這不僅是一碗面,更是一份責任和擔當。”李壽林說。

  點滴匯聚,溫暖傳遞,一時間,吉曉玲的企業家朋友們都積極參與到這場愛心傳遞中。

  青海旺軒建設工程有限公司送來了9噸面粉、1噸清油和10噸各類蔬菜,青海申旭商貿有限公司拉來了20噸煤炭,青海莫熱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送來了3000盒青稞面……

  23日11時左右,愛心食堂正式開業,吉曉玲早早就喊了大家來吃面。一時間,小院里排起了長隊,隊伍里不僅有受災群眾,也有救援隊員。吉曉玲的家人還帶著300份面,送到了在一線救援和執勤人員的手中。

  “這幾天一直在一線參與救援,吃上熱氣騰騰的面條,吃完有點想家了,但也更有力氣干活了,我們一定不負這份愛心,盡自己最大努力為抗震救災做貢獻。”來自某單位的一名隊員說。

為家鄉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兒。顧植霞 李慶玲 陳俊 肉旦尖措 攝

  大家吃得開心,心里就舒坦

  “叮鈴鈴……叮鈴鈴……”22日4時,馬吉全的手機鬧鐘打破全家人熟睡的寧靜,他起身打開帳篷的照明燈,妻子和自己年邁的母親也迅速起身,穿起發放的大棉衣出了帳篷,三人輕手輕腳地走過中川鄉紅崖村受災群眾臨時安置點的數十間帳篷,來到了自己家。

  地震發生后,他們就和大家一起住在了安置點,幾天過去,他們慢慢地也能睡個安穩覺了。不過今天起這么早,是為了一頓飯!

  “這個想法是母親先提的!她說金田村的老鄉受了苦,我們得做點啥。”馬吉全和妻子也正有此意,三人便商量著為金田村的老鄉和參與救援的人做一頓飯。考慮到人手不足的問題,他們及時聯系了自己的大哥和嫂子一起幫忙。

  22日4時10分,哥哥嫂嫂也如約趕到馬吉全家中。五人迅速忙碌起來——和面、煮羊肉、洗蘿卜、洗土豆……準備工作做完時天已大亮,妻子、嫂子和母親三人張羅著做油餅,馬吉全和哥哥將15公斤羊肉切成小塊兒,倒入院子里的兩口大鍋,做起了青海人愛吃的傳統美食——羊肉熬飯。

  時間慢慢過去,200多個金黃油亮的大油餅已經做好,就等鍋里的熬飯煮得更軟爛一些,“金田村的老人多,煮久一點兒他們也能多吃一些。”馬吉全說。

  11時30分,馬吉全一家人帶著兩鍋熱氣騰騰的羊肉熬飯和兩大袋油餅,來到了離紅崖村4公里遠的金田村安置點上,他們事先和金田村管理受災村民吃飯的志愿者楊發新溝通過,分餐的地方就在安置區鄉親們的帳篷旁邊。“老鄉們,來吃飯了!熱熱的羊肉熬飯!”馬吉全一聲喊,幾位老年人說笑著就走了過來,志愿者楊發新讓大家排隊一一取餐。從長長的隊伍后面望去,馬吉全和家人忙著打飯,迎面走過來的每個人端著一碗熬飯拿著一個餅,留下了一路的肉香味兒。

  充滿愛心的一碗碗熱飯,匯聚同心救災的力量。12月23日清晨,在官亭鎮4000年牛肉面館門口的空地上,馬文輝和來幫手的親戚各顯其能,熬湯、配菜、和面……為今天的“愛心面”做著最后的準備。臨近中午,馬路邊的攤位前排起了長長的隊,看排隊的人越來越多,正在和面的馬文輝手下動作變得更加利索。

  “作為民和人,我能為家鄉做點什么?”地震后,馬文輝提議做“愛心面”,家人一起商量,決定為受災鄉親和救援人員免費提供3天的牛肉面。如今已經4天了,他的“愛心面”攤位卻沒有停下來。

  除了餐飲,馬文輝家還經營著瓷磚生意。這次地震,堆放在庫房里的瓷磚被震碎了大半,損失上百萬元。“家在,就啥都在。”馬文輝說,這只是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兒,稱不上雪中送炭,但是看著受災的老鄉和來自各地的救援人員吃得這么開心,心里就很舒坦。

笑顏。 顧植霞 李慶玲 陳俊 肉旦尖措 攝

  為鄉親們的事情多跑腿

  12月23日11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道幃藏族鄉鐵尕楞村三社小廣場上,陽光下鮮紅的黨旗和國旗迎風飄揚。

  村里的“大鍋飯”灶臺前,婦女忙著切肉、洗菜、生火,孩童在廣場上奔跑打鬧,清脆的笑聲充滿整個廣場。

  此時,一個戴眼鏡的小伙子抱著幾箱方便面向人群中走來,負責記賬的村民才讓東智趕緊放下茶杯,在賬本上一筆一畫記錄:扎西東知,捐贈方便面5箱、餅干1箱。

  扎西東知是果洛藏族自治州消防支隊的一名消防救援隊員。地震發生后,經隊長特批,他連夜趕往老家,準備投身家鄉抗震救災。19日下午一到家,顧不上休息的他就積極投入災情排查、物資搬運、帳篷搭建、老年人照料、臨時翻譯等工作中,哪里忙碌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災情排查是扎西東知每天的重點工作。“地震導致的大量垮塌土石方把我家和隔壁鄰居家的后墻‘沖’倒,房子成為危房,已經不敢住人了。” 扎西東知指著一條長長的裂縫說。

  跟隨扎西東知的腳步,一戶接著一戶,走一路查看一路,不一會兒就來到了村莊后山。站在后山俯瞰,村莊盡收眼底。扎西東知指著民房與藍色帳篷夾雜的村莊說:“雖然地震攪亂了我們平靜和諧的生活,但是有黨和政府的關心,有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支持,我們堅信一切都會好起來。”

  下山途中,我們看見一位老人靜靜坐在山坡上,默默地看著山下。扎西東知介紹說這是他爺爺李本加,今年已80歲高齡,我們趕緊上前和老人打招呼:“得莫、得莫(藏語問候語)。”老人熱情地握住我們的手說:“你好!你好!”

  看到扎西東知站在一邊,老人對他用藏語小聲說了幾句話,扎西東知轉過頭翻譯說:“爺爺告誡他,大災面前,一定要為家鄉抗震救災多盡力,為鄉親們的事情多跑腿。你看地震后不久,村里救災帳篷有了、取暖爐子有了、電有了、被褥有了,吃的喝的也有了,我們要記著黨和政府的恩情。”

推薦閱讀
陳剛吳曉軍在海東市現場指揮抗震救災工作
青海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召開
青海省郵政快遞業發展步履堅實
聆聽榜樣故事 汲取奮進力量
省網信辦征集"凈網"系列專項行動整治重點的通告
關于面向青海省地震災區提供教育服務的公告
青海西寧:分類定級推動農村高效管理
日處理11萬噸!西寧兩座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
24H熱點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民和縣醫院近半數傷員好轉離院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為地震傷員撐起“生命之舟”
青海省應急管理廳全力做好積石山6.2級地震應急處置...
國家林草局、青海省林草局緊急調撥物資支援海東市...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齊心協力,筑牢生命安全防線...
【黨旗飄揚在抗震救災一線】關鍵時刻,黨員就要沖...
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攝影暨評論集《與大自然對話》首發
打通辦證難堵點 全面化解遺留問題 西寧經濟技術開...
【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穿警服的副書記串...
青海海北:前三季度實現農牧業產值29.61億元
熱點圖片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循化部分橋梁接受震后“體檢”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寒冬里的安置點溫情滿滿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
日處理11萬噸!西寧兩座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
日處理11萬噸!西寧...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人民至上!確保人民群眾安全溫暖過冬——青海省全面開展抗震救災工作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飄揚的黨旗就是群眾的主心骨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地震后再遇山體滑坡——循化縣上白莊村42戶212人緊急轉移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帳篷里的討論會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安置點的警務室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愛的暖流,在寒冬里涌動

青海日報
2023-12-24 07:43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愛的暖流,在寒冬里涌動

青海日報
2023-12-24 07:43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愛的暖流,在寒冬里涌動

  • 2023-12-24 07:43:16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地震發生以來,震區一個個群眾踴躍參與抗震救災,用點滴愛心,在救災一線凝聚起大愛的力量,溫暖了人們的身心。12月22日至23日,本報記者走進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和循化撒拉族自治縣震區一線,尋訪群眾參與抗震救災的感人故事。

村民在領“愛心餐”。顧植霞 李慶玲 陳俊 肉旦尖措 攝

  將黨支部建在“鍋臺旁”

  12月23日傍晚,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中川鄉美一村的臨津居農家院里,現場搭建的臨時廚房忙碌而有序。臨近飯點,前來吃飯的人一波一波涌入院子里。

  拉面師傅何成偉一抻一拉間,迅速地將一份份面條甩進鍋里,隨著面湯沸騰,撈出煮熟的面條,再加上牛肉、蒜苗和辣椒油,將一碗熱氣騰騰的青海拉面送到了吃飯人手中。

  “房墻在地震中倒了,這兩天我們一家四口都住在帳篷里,吃泡面比較多,聽鄰居說這里有面條可以吃,一家人就趕緊過來了。好吃!吃得身上心里都暖暖的。”美一村村民文雙龍邊說邊又拿起一個油餅吃起來。

  “暖心食堂”從何而來?

  一切要從在美一村長大的土族姑娘、青海達尼坤幫婦樂刺繡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吉曉玲說起。積石山6.2級地震發生后,吉曉玲向受災嚴重的村民送去了2000個帽子和3500雙棉襪,并產生了辦免費愛心食堂的想法。

  “尤其當我看到,在大冬天里,為了優先保障受災群眾吃上熱飯,許多救援隊員蹲在路邊喝礦泉水、啃干面包時,我的想法就更堅定了,我們要用熱騰騰的飯菜來表達對救援隊員的感激之情。”吉曉玲說。

  這一想法也得到了自己的朋友、青海福犇福餐飲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兼總經理李壽林的支持。作為湟源縣這兩年新成立的“兩新”黨組織,李壽林曾在多個受災區開辦愛心食堂,這次地震后,他也在第一時間籌備物資前來救援。

  “支部建在鍋臺旁,我們要充分發揮‘兩新’黨組織的作用,這一次來的人都是黨員,他們積極報名參加,要為受災區群眾獻出一份愛心。這不僅是一碗面,更是一份責任和擔當。”李壽林說。

  點滴匯聚,溫暖傳遞,一時間,吉曉玲的企業家朋友們都積極參與到這場愛心傳遞中。

  青海旺軒建設工程有限公司送來了9噸面粉、1噸清油和10噸各類蔬菜,青海申旭商貿有限公司拉來了20噸煤炭,青海莫熱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送來了3000盒青稞面……

  23日11時左右,愛心食堂正式開業,吉曉玲早早就喊了大家來吃面。一時間,小院里排起了長隊,隊伍里不僅有受災群眾,也有救援隊員。吉曉玲的家人還帶著300份面,送到了在一線救援和執勤人員的手中。

  “這幾天一直在一線參與救援,吃上熱氣騰騰的面條,吃完有點想家了,但也更有力氣干活了,我們一定不負這份愛心,盡自己最大努力為抗震救災做貢獻。”來自某單位的一名隊員說。

為家鄉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兒。顧植霞 李慶玲 陳俊 肉旦尖措 攝

  大家吃得開心,心里就舒坦

  “叮鈴鈴……叮鈴鈴……”22日4時,馬吉全的手機鬧鐘打破全家人熟睡的寧靜,他起身打開帳篷的照明燈,妻子和自己年邁的母親也迅速起身,穿起發放的大棉衣出了帳篷,三人輕手輕腳地走過中川鄉紅崖村受災群眾臨時安置點的數十間帳篷,來到了自己家。

  地震發生后,他們就和大家一起住在了安置點,幾天過去,他們慢慢地也能睡個安穩覺了。不過今天起這么早,是為了一頓飯!

  “這個想法是母親先提的!她說金田村的老鄉受了苦,我們得做點啥。”馬吉全和妻子也正有此意,三人便商量著為金田村的老鄉和參與救援的人做一頓飯。考慮到人手不足的問題,他們及時聯系了自己的大哥和嫂子一起幫忙。

  22日4時10分,哥哥嫂嫂也如約趕到馬吉全家中。五人迅速忙碌起來——和面、煮羊肉、洗蘿卜、洗土豆……準備工作做完時天已大亮,妻子、嫂子和母親三人張羅著做油餅,馬吉全和哥哥將15公斤羊肉切成小塊兒,倒入院子里的兩口大鍋,做起了青海人愛吃的傳統美食——羊肉熬飯。

  時間慢慢過去,200多個金黃油亮的大油餅已經做好,就等鍋里的熬飯煮得更軟爛一些,“金田村的老人多,煮久一點兒他們也能多吃一些。”馬吉全說。

  11時30分,馬吉全一家人帶著兩鍋熱氣騰騰的羊肉熬飯和兩大袋油餅,來到了離紅崖村4公里遠的金田村安置點上,他們事先和金田村管理受災村民吃飯的志愿者楊發新溝通過,分餐的地方就在安置區鄉親們的帳篷旁邊。“老鄉們,來吃飯了!熱熱的羊肉熬飯!”馬吉全一聲喊,幾位老年人說笑著就走了過來,志愿者楊發新讓大家排隊一一取餐。從長長的隊伍后面望去,馬吉全和家人忙著打飯,迎面走過來的每個人端著一碗熬飯拿著一個餅,留下了一路的肉香味兒。

  充滿愛心的一碗碗熱飯,匯聚同心救災的力量。12月23日清晨,在官亭鎮4000年牛肉面館門口的空地上,馬文輝和來幫手的親戚各顯其能,熬湯、配菜、和面……為今天的“愛心面”做著最后的準備。臨近中午,馬路邊的攤位前排起了長長的隊,看排隊的人越來越多,正在和面的馬文輝手下動作變得更加利索。

  “作為民和人,我能為家鄉做點什么?”地震后,馬文輝提議做“愛心面”,家人一起商量,決定為受災鄉親和救援人員免費提供3天的牛肉面。如今已經4天了,他的“愛心面”攤位卻沒有停下來。

  除了餐飲,馬文輝家還經營著瓷磚生意。這次地震,堆放在庫房里的瓷磚被震碎了大半,損失上百萬元。“家在,就啥都在。”馬文輝說,這只是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兒,稱不上雪中送炭,但是看著受災的老鄉和來自各地的救援人員吃得這么開心,心里就很舒坦。

笑顏。 顧植霞 李慶玲 陳俊 肉旦尖措 攝

  為鄉親們的事情多跑腿

  12月23日11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道幃藏族鄉鐵尕楞村三社小廣場上,陽光下鮮紅的黨旗和國旗迎風飄揚。

  村里的“大鍋飯”灶臺前,婦女忙著切肉、洗菜、生火,孩童在廣場上奔跑打鬧,清脆的笑聲充滿整個廣場。

  此時,一個戴眼鏡的小伙子抱著幾箱方便面向人群中走來,負責記賬的村民才讓東智趕緊放下茶杯,在賬本上一筆一畫記錄:扎西東知,捐贈方便面5箱、餅干1箱。

  扎西東知是果洛藏族自治州消防支隊的一名消防救援隊員。地震發生后,經隊長特批,他連夜趕往老家,準備投身家鄉抗震救災。19日下午一到家,顧不上休息的他就積極投入災情排查、物資搬運、帳篷搭建、老年人照料、臨時翻譯等工作中,哪里忙碌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災情排查是扎西東知每天的重點工作。“地震導致的大量垮塌土石方把我家和隔壁鄰居家的后墻‘沖’倒,房子成為危房,已經不敢住人了。” 扎西東知指著一條長長的裂縫說。

  跟隨扎西東知的腳步,一戶接著一戶,走一路查看一路,不一會兒就來到了村莊后山。站在后山俯瞰,村莊盡收眼底。扎西東知指著民房與藍色帳篷夾雜的村莊說:“雖然地震攪亂了我們平靜和諧的生活,但是有黨和政府的關心,有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支持,我們堅信一切都會好起來。”

  下山途中,我們看見一位老人靜靜坐在山坡上,默默地看著山下。扎西東知介紹說這是他爺爺李本加,今年已80歲高齡,我們趕緊上前和老人打招呼:“得莫、得莫(藏語問候語)。”老人熱情地握住我們的手說:“你好!你好!”

  看到扎西東知站在一邊,老人對他用藏語小聲說了幾句話,扎西東知轉過頭翻譯說:“爺爺告誡他,大災面前,一定要為家鄉抗震救災多盡力,為鄉親們的事情多跑腿。你看地震后不久,村里救災帳篷有了、取暖爐子有了、電有了、被褥有了,吃的喝的也有了,我們要記著黨和政府的恩情。”

作者 公保安加 李慶玲 顧植霞 陳俊 張地俊 肉旦尖措
編輯:孔令磊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影院 | 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 99re只有精品8中文| AA区一区二区三无码精片| 亚洲天堂中文资源|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 |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不卡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无码专区狠狠躁躁天天躁|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网站下载|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久久AV乱码| AAA级久久久精品无码区| 日本中文字幕中出在线| 精品国产毛片一区二区无码| 中文字幕无码毛片免费看| 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 亚洲 欧美 | 亚洲动漫精品无码av天堂| 久久精品中文闷骚内射| 国产成人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8| 99久久无码一区人妻a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最近2019中文字幕免费大全5|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120软件| 2014AV天堂无码一区| 最近新中文字幕大全高清|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视频| 久久ZYZ资源站无码中文动漫| 一本一道av中文字幕无码| 中文字幕毛片| 最近最好最新2019中文字幕免费| 欧美巨大xxxx做受中文字幕| 成?∨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国产| 最近更新免费中文字幕大全|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亚洲AV无码成H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