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本網原創
青海具備科學素質公民位列西北首位
作者:
發布時間:2023-12-19 14:34:32
編輯:陳郁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陳郁 報道)12月18日,青海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在西寧召開。據悉,省科協第十次代表大會以來,積極搭建生態保護、高原醫學、藏醫藥學等重點領域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精心打造傳承“兩彈一星”精神系列活動,建設院士專家工作站,第十二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顯示,2022年青海省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為7.57%,增幅高于全國水平、位列西北首位。

  五年來,省科協扛牢橋梁紐帶職責,強化科協政治屬性,不斷加強對科技工作者的團結引領和科協系統黨的建設,全省科技工作者和科協干部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更加堅定,黨執政的群眾基礎更加鞏固。青海省科協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協同舉辦傳承“兩彈一星”精神中國青年英才論壇,承接“我和我的祖國——中國科學家精神主題展”青海站活動等,激勵科技工作者弘揚科學家精神,砥礪優良學風,厚植家國情懷。積極推進學會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兩個覆蓋”,及時成立青海省科技社團黨委,實現省級學會黨組織建設100%全覆蓋。

  在搭建促進科技工作者成長成才平臺中,建設有溫度、可信賴的“科技工作者之家”,省科協聚焦生態保護、高原醫學、藏醫藥等重點領域,舉辦各項活動,為科技工作者互動交流提供平臺支撐。同時,組織實施兩屆青海省科學成果獎(自然科學、工程技術類)評選工作,80名個人和10個團隊榮獲該獎項。選樹40位青海“最美科技工作者”,扎實開展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以及國家級獎項候選人推薦工作,實施青海省“昆侖英才·科技領軍人才項目”中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助力16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長成才。

  省科協發揮科協組織優勢,多渠道、多方式匯聚科技人才,多平臺、多途徑整合科技資源,立足全省科技創新發展實際,積極溝通協調,促成省政府與中國科協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主動對接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獲批籌建中國科學院院士青海院士聯絡處。開展全國青年高端智力青海行活動,先后組織58名領軍人才為我省企業實地問診、建言獻策,取得積極成效。

  高效率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全力推進“科創中國·青海”建設,助推優勢技術項目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目前,平臺已入駐各類組織215家、專家197人,發布資源1343條,形成業務對接項目307個。西寧市獲批試點城市并成功入選中國科協“創新驅動示范市”。連續6年舉辦中國創新方法大賽青海區域賽,累計解決企業生產研發技術難題263個、產生專利101項,帶來經濟效益23億元。

  高質量建設院士專家工作站,通過工作站累計引進68名院士和高層次領軍人才及其團隊,帶動培養本土人才649人,在包蟲病防治等領域累計獲得知識產權456項、主持或參與制定標準43項、獲得省部級和國家級科技獎37項、產生經濟效益近100億元,有力促進了科技人才培養和經濟社會發展。著力建設科技創新智庫體系。成立6個科技創新智庫戰略研究基地,吸納我省科研領域首席專家、產業技術專家、中青年研究骨干等236人,建立專家庫。累計投入2800余萬元,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在“高原美麗鄉村”共建村以及大通、祁連、化隆等地建立示范種植基地12個,每年輻射帶動1000戶以上農牧民增產增收。

  精心打造科普工作品牌,2017年以來,全省科普大篷車累計行程近119萬公里、服務群眾約189萬人次,流動科技館累計行程7.3萬公里、接待公眾約54.4萬人次,有力推動了科普資源普惠共享。不斷擴大科普陣地覆蓋面。成功創建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10個、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2個,同步建成省級科普教育基地12個、農村科普示范基地76個、科普示范社區35個。青海省科技館累計接待公眾234.6萬人次,有效發揮了科普宣傳教育主陣地作用。

推薦閱讀
我省迅速開展抗震救災工作
陳剛:堅決徹底抓好問題整改
積石山12·18地震震中50公里內涉及青海22個鄉鎮
青海格爾木:商會“黨建+”促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青海省委網信辦公布網絡亂象整治的典型案例
第三屆“昆侖英才·青海學者”擬入選人員的公示
西寧制定65條救助惠民政策
青海西寧實現500米公園綠地休閑圈
24H熱點
青海省自然資源廳全力投入地震應急測繪和地質災害排查
青海省地震災害應急響應調整為Ⅱ級
啟動Ⅲ級地震應急響應 國網青海電力迅速開展震后救...
青海省緊急下達5000萬元資金支持保障海東市受災地...
青海省地震災害應急響應調整為Ⅲ級
甘肅積石山“12·18”6.2級地震震中50公里范圍內涉...
青海格爾木:商會“黨建+”促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黨和政府的關懷到了,溫暖到了”
國網青海電力:滿格電能添動力 美麗鄉村煥新顏
青海省為400個村(社區)文化活動室配發總價值2000...
熱點圖片
戰風雪!11小時,13公里,50厘米
戰風雪!11小時,13...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進行時】線上“茶馬互市”將牛羊肉銷往全國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
【平安建設在身邊】剛柔并濟,草原上有溫度的“檢察藍”——“楓橋經驗”在青海系列報道(3)
【平安建設在身邊】...
【鄉村振興在青海】把群眾裝在心里的“90后”女書記——記玉樹州玉樹市隆寶鎮代青村第一書記桑吉卓瑪
【鄉村振興在青海】...
雪夜,巴顏喀拉山山頂的一場救援
雪夜,巴顏喀拉山山...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全省重大交通項目建設捷報頻傳
【新時代 新征程 新...
【生態觀察】綠水青山提“顏值” 生態產業增“價值”——平安區深入踐行“兩山”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
【生態觀察】綠水青...
消費復蘇,點燃西寧城市活力
消費復蘇,點燃西寧...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青海具備科學素質公民位列西北首位

青海新聞網
2023-12-19 14:34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青海具備科學素質公民位列西北首位

青海新聞網
2023-12-19 02:34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青海具備科學素質公民位列西北首位

  • 2023-12-19 02:34:32
  • 來源:青海新聞網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陳郁 報道)12月18日,青海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在西寧召開。據悉,省科協第十次代表大會以來,積極搭建生態保護、高原醫學、藏醫藥學等重點領域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精心打造傳承“兩彈一星”精神系列活動,建設院士專家工作站,第十二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顯示,2022年青海省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為7.57%,增幅高于全國水平、位列西北首位。

  五年來,省科協扛牢橋梁紐帶職責,強化科協政治屬性,不斷加強對科技工作者的團結引領和科協系統黨的建設,全省科技工作者和科協干部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更加堅定,黨執政的群眾基礎更加鞏固。青海省科協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協同舉辦傳承“兩彈一星”精神中國青年英才論壇,承接“我和我的祖國——中國科學家精神主題展”青海站活動等,激勵科技工作者弘揚科學家精神,砥礪優良學風,厚植家國情懷。積極推進學會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兩個覆蓋”,及時成立青海省科技社團黨委,實現省級學會黨組織建設100%全覆蓋。

  在搭建促進科技工作者成長成才平臺中,建設有溫度、可信賴的“科技工作者之家”,省科協聚焦生態保護、高原醫學、藏醫藥等重點領域,舉辦各項活動,為科技工作者互動交流提供平臺支撐。同時,組織實施兩屆青海省科學成果獎(自然科學、工程技術類)評選工作,80名個人和10個團隊榮獲該獎項。選樹40位青海“最美科技工作者”,扎實開展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以及國家級獎項候選人推薦工作,實施青海省“昆侖英才·科技領軍人才項目”中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助力16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長成才。

  省科協發揮科協組織優勢,多渠道、多方式匯聚科技人才,多平臺、多途徑整合科技資源,立足全省科技創新發展實際,積極溝通協調,促成省政府與中國科協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主動對接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獲批籌建中國科學院院士青海院士聯絡處。開展全國青年高端智力青海行活動,先后組織58名領軍人才為我省企業實地問診、建言獻策,取得積極成效。

  高效率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全力推進“科創中國·青海”建設,助推優勢技術項目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目前,平臺已入駐各類組織215家、專家197人,發布資源1343條,形成業務對接項目307個。西寧市獲批試點城市并成功入選中國科協“創新驅動示范市”。連續6年舉辦中國創新方法大賽青海區域賽,累計解決企業生產研發技術難題263個、產生專利101項,帶來經濟效益23億元。

  高質量建設院士專家工作站,通過工作站累計引進68名院士和高層次領軍人才及其團隊,帶動培養本土人才649人,在包蟲病防治等領域累計獲得知識產權456項、主持或參與制定標準43項、獲得省部級和國家級科技獎37項、產生經濟效益近100億元,有力促進了科技人才培養和經濟社會發展。著力建設科技創新智庫體系。成立6個科技創新智庫戰略研究基地,吸納我省科研領域首席專家、產業技術專家、中青年研究骨干等236人,建立專家庫。累計投入2800余萬元,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在“高原美麗鄉村”共建村以及大通、祁連、化隆等地建立示范種植基地12個,每年輻射帶動1000戶以上農牧民增產增收。

  精心打造科普工作品牌,2017年以來,全省科普大篷車累計行程近119萬公里、服務群眾約189萬人次,流動科技館累計行程7.3萬公里、接待公眾約54.4萬人次,有力推動了科普資源普惠共享。不斷擴大科普陣地覆蓋面。成功創建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10個、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2個,同步建成省級科普教育基地12個、農村科普示范基地76個、科普示范社區35個。青海省科技館累計接待公眾234.6萬人次,有效發揮了科普宣傳教育主陣地作用。

編輯:陳郁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潮喷失禁大喷水无码| 国产热の有码热の无码视频|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 免费无码VA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久| 少妇无码太爽了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产无码乱码精品久久鸭|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电影| 久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爆| 无码超乳爆乳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最新版 | 最近中文字幕国语免费完整 |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蜜桃三电影| 夜夜添无码试看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av麻豆aⅴ无码电影| 最新无码A∨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乱码|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麻豆| 亚洲一区日韩高清中文字幕亚洲 | 911国产免费无码专区| 无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网伦射乱中文|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最好看的中文字幕最经典的中文字幕视频 | 无码专区中文字幕无码|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天天| 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VA|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一级特黄无码片|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高清无码专区视频| 国产在线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