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菜瓜、辣椒、西紅柿……11月14日,一輛輛蔬菜運輸車從西寧市湟中區多巴鎮玉拉村駛向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今年,湟中區蔬菜種植面積達7866.67公頃,產量達30萬噸,讓湟中區2.06萬人人均增收1.1萬元以上。
14日下午,在多巴鎮玉拉村青海魯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蔬菜大棚基地,游客走進果蔬大棚,體驗采摘蔬菜的樂趣。“我們的果蔬不僅會運送到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還會向超市、單位食堂配送。這幾年,我們還打造了果蔬采摘體驗。”青海魯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希志說。
立足區位優勢和城市發展功能定位,湟中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建成1個西納川果蔬省級產業園、37家百畝以上設施農業基地、96座蔬菜保鮮庫、5個蔬菜配送中心,引進推廣蔬菜品種60多個。
這幾年,湟中區設施農業規模快速壯大,形成了以李家山鎮為主的云谷川、攔隆口鎮和多巴鎮為主的西納川產業帶,溫棚規模達到8582棟,種植面積達666.67公頃;露地蔬菜主要分布在“大湟平”公路沿線及共和鎮片區,重點打造共和鎮淺山萬畝露地高原夏菜生產基地和西納川川水萬畝蔬菜生產基地。湟中區農業農村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今年,湟中區蔬菜種植面積達7866.67公頃,產量達30萬噸,預計實現產值9.41億元。
為加速發展蔬菜產業,湟中區吸收78家規模化露地蔬菜經營主體,組建眾榮、小南川等5個聯合社,注冊“千耘鈿”“靖祥安心”“蘇爾吉”等15個露地蔬菜商標,“圣地田園”湟中公用品牌。蔬菜種植由原來分散的“以村社為基地、以農戶為單元”轉變為“企業+合作社+農戶”的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生產銷售方式。聯合社通過開展技術交流、信息互通、市場銷售等工作,促進了技術、信息、市場等資源的共享,實現了抱團經營發展,提高了綜合生產效益。
湟中區農業農村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近5年,湟中區落實露地蔬菜補貼資金1980萬元,累計補貼10533公頃;鼓勵種植大戶開展露地蔬菜政策性價格指數保險,累計保險達2333公頃;依托項目,對湟中區從事蔬菜生產經營者補貼有機肥、有機葉面肥、水溶肥、生物農藥、微生物菌肥等農用物資2276.86萬元,覆蓋15個鄉鎮1個街道辦事處366個行政村。如今,湟中區蔬菜種植大戶達6800戶,合作社、家庭農場、企業等注冊經營主體達168家,從業人口達2.06萬人,人均收入達1.1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