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記者近日獲悉,農行青海省分行以牦牛、藏羊等活畜資產為主要標的物,借助“物聯網+”技術,于2021年先行先試推出“鄉村振興活畜貸”,通過為牲畜打上“耳標”,提供唯一的數字身份識別碼,線上監測活畜資產的存欄、健康以及數量情況,成功讓廣大農牧民“帶毛的”資產搖身一變為“家財”,填補了省內活畜資產抵押融資的空白。截至目前,該行已發放“鄉村振興活畜貸”6.26億元,惠及農牧民644戶。
位于西寧市湟源縣申中鄉的青海壽山農牧開發有限公司就是第一批受益企業。企業負責人王壽山感慨道:“從最初牦牛貸不上款,到農行推出‘鄉村振興活畜貸’我們成功申請140萬元貸款,再到這幾年農行陸續發放了600萬元專項貸款,企業的資金鏈得到了保障,養殖規模進一步擴大,牦牛數量從以前的40多頭發展到上千頭了,同時還帶動了周邊一百多牧戶增收,大家的日子越過越好啦!”創新產品只是第一步。農行青海分行從擴大試點范圍、爭取政策支持入手,以優質養殖企業、合作社和家庭牧場為試點,不斷擴大可抵押畜種范圍,嘗試將肉牛、奶牛、生豬、藏系羊等納入可抵押畜種,結合省內農牧區牲畜圈養、半散養和四季游牧的養殖特點,歷經3次迭代升級,從最初的被動式耳標,到現在的三年期智能耳標,基本滿足了不同養殖場景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