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陳郁 報道)10月21日,由中華全國總工會、青海省人民政府指導,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中國烹飪協會共同主辦,青海省總工會、海東市人民政府聯合承辦的首屆全國拉面技能大賽在青海省海東市體育中心開幕。

此次大賽以“提升技能水平 發展拉面產業”為主題,共吸引全國31個省(區、市)71支代表隊212名選手參加比賽。經過角逐,18名選手分別獲得三個項目金、銀、銅獎。根據大賽獎勵辦法,獲得拉面成品項目前三名的選手,由中國烹飪協會授予“全國拉面技術能手”稱號。
“此次拉面大賽由理論考試和實際操作兩部分組成,理論考試以參加培訓方式以培代考,占總成績的30%,參加培訓即通過理論考試;實際操作設置了手工拉面基本功、拉面調湯、拉面成品三個項目,其中手工拉面基本功設毛細面、二細面、三細面、韭葉面、中寬面、大寬面6個種類,占總成績的70%,實際操作成績由裁判組現場綜合評定,比賽名次最終根據實際操作綜合成績由高到低依次確定。”青海省餐飲行業協會會長馬占龍告訴記者。

拉面在青海的歷史由來已久。
2002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專家在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喇家遺址考古發現了一碗距今有4000年歷史的面條,成為我省最為悠久的歷史文化之一。
從“4000年前的一碗面”被發現開始,青海致力于用一碗面講好拉面故事,弘揚拉面文化,這碗4000年前的面無論是對青海拉面產業的規模、力量、檔次,還是在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建設方面都產生著重要影響。
“2013年,我把在天津打拼了多年并且生意火爆的店面出售后回到青海發展,當時為了找專業的人研究拉面的湯底,我花光了所有積蓄,最困難的時候身上只有500塊錢。”前來參賽的青譜牦牛拉面館老板馬學明告訴記者。

目前,馬學明的拉面館開到了安徽省、天津市、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等地,已擴展到86家。
經過10多年傳承與發展的“蘭亭安泊”牛肉面也受到廣大食客的一眾好評。
12年的拉面生涯,讓“拉二代”孔德輝在拉面產業上不斷革故鼎新,他的目標是將“蘭亭安泊”這個品牌在市場多樣化的前提下進一步實現標準化、專業化,提升品牌價值,用匠心做好這一碗拉面。近幾年,孔德輝還在海東市河湟新區投資研究速食牛肉面,希望今后能讓人們足不出戶就能品嘗到“蘭亭安泊”牛肉面。

近年來,青海省相繼在珠三角、長三角和海南省成功舉辦了省際拉面行業職工職業技能競賽,在省內連續舉辦四屆拉面技能大賽,推動拉面產業不斷向精致化、品牌化、規模化提檔升級,不僅幫助各族群眾走上了致富路,也為促進區域性經濟發展、市場繁榮、社會進步、民族團結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參賽過程中孔德輝也學到了很多創新理念,并將這些理念付諸到實踐中。他表示,他將全力以赴做好這碗賴以生存的面,將“蘭亭安泊”的匠心傳承下去。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下,青海省培育了以“青海拉面”為統領,以“蘭亭安泊”“青譜牦牛拉面”“四千年喇家青海拉面”“高原姑娘”等上百個子品牌組成的拉面產業品牌體系。截至目前,青海拉面在全國337個城市擁有店面3.26萬家,占據全國拉面市場店面總數的50%。從業人數達19.3萬人,生產經營性收入近200億元,行業利潤、從業人員工資性收入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如今,青海拉面品牌戰略加快實施,產業基地加快建設,金融支持、能力培訓、協調服務多措推進,拉面產業從鋪天蓋地到持續提檔升級,成為青海的經濟亮點和文化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