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黃南州認真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圍繞省委“一優兩高”戰略,把加強保護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全局性、戰略性的頭等大事來抓,以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以環境綜合整治為突破口,著力解決影響群眾健康和社會治理的突出環境問題,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走出了一條綠色健康發展與生態持續改善的“雙贏”可持續發展之路。本網特推出《生態強省中的“黃南力量”》系列報道,講述黃南州如何算好“綠色賬”、走好“綠色路”、打好“綠色牌”的生態故事。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陳郁 攝影報道)“這片長勢還可以,這一塊今年要重點復種牧草,雖然成活難度大,但我們必須要讓它成活才行。”一大早,多確殼金礦礦山綜合治理項目現場負責人嚴棟就帶著工人在多確殼金礦礦山綜合治理點一邊查看去年種植的牧草成活情況,一邊認真規劃著明年的牧草補種和修復工作打算。
多確殼金礦位于黃南州澤庫縣寧秀鎮東南12公里處,地處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內,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指示精神,2013年已全面閉坑停止開采。由于過去長期無序開發礦產資源,對原有地貌造成擾動,影響了生態環境。同時礦區內廢石、廢渣未進行規范處置,存在著環境安全隱患。
“以前我們喝的水,都是從礦山背面接的山泉水,來回得一公里路,有時遇到刮風下雨,泉水里都是殘渣,有一段時間我們都跑到其他村拉水。而且礦區里到處都是裸露的砂石,風一吹,吹的我們房前屋后都是,家里總是蒙著一層灰。”澤庫縣寧秀鎮措夫頓村牧民哇拖加提起以前的生活環境,苦不堪言。
2019年,黃南州生態環境局多次召開研究部署會,并邀請專業技術人員多次到實地進行勘察調研,細化修繕治理恢復方案,向省生態環境廳爭取專項資金1000萬元啟動了“澤庫縣多確殼金礦礦山治理修復工程”,主要以自然生態修復方式為主,對礦區遺留問題進行綜合整治,達到提高礦山生態環境和污染防護能力,全面消除環境安全隱患的工作目標。

2020年5月,多確殼金礦礦山治理修復工程大刀闊斧的拉開帷幕。項目針對多確殼金礦礦山場地進行對原有廢渣進行規范化處置;建設填埋場一座,對廢石進行規范化處置;建設面源阻隔槽一座,解決面源污染問題;對礦區進行全面的植被恢復措施,解決生態環境破壞的問題。
據澤庫縣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屈自強介紹,多確殼金礦礦山場地由于之前開發者生態破環比較嚴重,加之氣候和地形的原因,草山植被成活率非常低,生態治理難度很大,去年種植的牧草成活率僅三分之一。結合實際,多確殼金礦礦山場地植被修復主要以種植星星草和披堿草為主,目前種植面積為30000平方米,礦山裸露山體建設采用生態袋植草護坡技術,為了提高牧草的發芽率,生態袋中除了混合草籽外,每個袋表面人工插播草籽,極大的提高了草籽發芽率,目前生態袋已覆蓋18000平方米。
目前,多確殼金礦礦山治理修復工程已完成生態修復治理整改任務。已建成3000㎡的面源阻隔槽一座,工業場地、宿舍等其他建筑已經全部拆除,對原有的尾礦進行規范化處置,對現有的填埋場表面已敷設土工膜進行覆土綠化。礦區周邊礦槽已采取廢石回填、護坡以及植被恢復等方式全部作業完成。成功打造澤庫縣級綠色礦山示范工程,并順利通過縣級自查驗收,實現了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三贏目標。
“項目施工人員還專門把山泉水牽引到了我們家門口,現在好了,吃水方便了,家里干凈了,空氣也變好了,生活環境變好了,我們脫貧致富的信心更足了。”澤庫縣寧秀鎮措夫頓村牧民卓尕日吉告訴記者。
近年來,黃南州各地生態環境部門在黃南州委州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加大了廢棄礦山治理恢復及砂石料廠等監督檢查力度,扎實開展生態各領域突出環境問題大排查、大整治行動,全面消除環境隱患,為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攻堅克難,擔當作為,積極探索礦山生態修復治理新模式,取得了明顯成效,為開創生態環境保護新途徑樹立了一座新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