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作為青海經濟的主戰場,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深耕產業發展的同時,深知自身在以經濟發展促民生中責任重大。
西寧開發區把穩就業、促民生放在工作首位,深耕于產,專注于人。而專注于人,在于專業人才的培養,更在于促進高質量就業,還在于為企業員工打造優良的環境。
西寧開發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省市委全會關于深化改革的系列部署,繼續力爭全年新增就業崗位1.2萬人以上,進一步擴大就業規模。同時,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積極構建人才發展良好生態。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建立產學研用一體化人才培養機制,為企業培養更多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青海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力支持和智力保障。

一組新數據:說就業但不能只說就業
西寧開發區提供了一組關于就業的數據——
一季度,西寧開發區提供就業崗位1795個,新增就業人員4154人,較去年同比增長12.21%;累計為60余家重點企業開展人社政策宣講,發放“職稱評審”“就業創業政策口袋書”等政策文件1000余份;開展“匯企菁英聚園區 助力復產保用工”線上線下新增就業專場系列招聘活動15場次(含直播帶崗9場),線上發布招聘信息22次,吸引1萬余人次參與,線上投遞簡歷3000余份;指導企業開展自主培訓2.9萬人次,崗前、在崗技能培訓570余人次,組織360余名專業技術人才申報各類職稱。
看這組數據,不能只看4154人的成功就業,還要看其對西寧開發區乃至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從企業層面來看,高質量就業有效緩解了企業春季用工壓力,確保了企業生產經營的穩定運行,為企業實現全年發展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從勞動者層面來看,促進了勞動者穩定增收,提升了生活質量的同時,進一步增強其獲得感和幸福感。
而對區域經濟發展而言,就業“開門紅”為重點產業提供了有力的人力支持,保障了產業的穩健發展,為全市經濟發展一季度“開門紅”筑牢就業保障根基。充足的人力資源為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提供智力支撐,推動了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成績的背后,是堅持不懈的努力,“開門紅”絕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西寧開發區長久以來多措并舉、多點發力促就業,把重點企業、重大項目用工服務保障作為重中之重,搶抓發展機遇,主動擔當作為,用心用情用力推進政策落實服務落地,全力提升就業服務質效。
當政府將目光聚焦在“人”身上,寫好為民服務的“經濟篇章”時,當以經濟促民生收獲累累碩果,“群英薈萃”就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數據的背后是一張張成功的笑臉,更是一個個火熱生產的車間,助力區域經濟蓬勃向上。

一群大學生:會迷茫但定會大展拳腳
在青海藍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海藍算),22歲還沒從天津職業大學畢業的李善明已經找到可以大展拳腳的天地。
3年前,在西寧市湟中區多巴鎮,結束高考的李善明面對專業也曾陷入困擾。他不知道自己選擇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專業能否在家鄉找到合適的工作。大三上學期在天津市的標注企業實習后,2025年回家過年的他,因青海藍算正在招聘標注員的消息而打消了心中的疑慮。
這一刻,他的理想與家鄉有了連接,他毫不猶豫地投去簡歷。1月7日正式入職青海藍算。所學專業契合、有同行業的實習經歷,這個崗位就像為他設定的一樣,3D點云拉框他每天可以完成1600個,遠超同事。2月底,李善明已經成功晉升為項目主管。
在青海藍算一樓辦公區,有500余人在這里辦公。李善明所負責的項目四組的主要工作是為智能駕駛提供精準標注。他將自己的座位設置在可熟練自行操作的組員的最后一排,后面是正在接受技術培訓的新入職同事。李善明說:“標注行業前景好,入行難度低,年輕人接受程度也高。”
當青海藍算以戰略性眼光抓住人工智能這個新賽道新風口,在青海建設青海綠色算力大型數據標注基地項目,越來越多像李善明一樣的年輕人在青海找到了用武之地。
“標注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上規模后就會強者恒強。青海提出發展綠色算力,是充滿智慧的。我們搶抓先機作為鏈主企業提前在這里布局,不僅能搶占時機,也能為青海的年輕人創造更多就業選擇機會。”青海藍算負責人李剛說,“未來三年,青海藍算將迎來人才需求的井噴,僅數據標注員今年年內的需求就將增加到3000人左右,他們將以水滴石穿的專注與鐵杵成針的耐心,在浩如煙海的數據中精準‘錨定’標注目標,為人工智能模型筑牢堅實‘地基’。”
當西寧開發區將產業的目標瞄準綠色算力、數字經濟等新質生產力,當越來越多企業振翅西飛在高原投資興業,年輕人們就有了更多的就業選擇,那些曾經在迷茫中選擇專業的大學生成為助力家鄉勇闖新賽道的最強先鋒。當產業與人才、人才與產業在發展中相互促進,實現高質量就業就有了更多路徑。
一條公交線:是主戰場但不是“單兵作戰”
“‘光伏一條街’公交專線開通一個多月了,企業的反饋都很不錯。”南川工業園區管委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事務管理局局長吳振宇笑著說。
作為青海省光伏產業核心承載區,南川工業園區“光伏一條街”匯聚天合光能、阿特斯、高景太陽能、青海麗豪、晶科、泰豐、弗迪等多家行業龍頭企業。隨著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相關從業人員突破兩萬余人,沿線員工的通勤需求激增。
2月27日,吳振宇等人組織召開企業座談會,邀請10家重點企業相關部門代表暢談,既送上政策“大禮包”,又詳細記錄下企業需求。
“企業所在的位置距離市區比較遠,員工出行不方便,尤其高峰時間,道路很擁堵……”當其中一家企業提出訴求后,相關企業紛紛響應。
2月28日,園區工作人員立即赴西寧公交集團對接,全程不到20分鐘的辦事效率讓吳振宇頗為動容:“了解我們的訴求后,西寧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通過召開‘現場辦公會’部署,這份‘馬上辦’‘立即辦’的給力支持是西寧各部門協同發力,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
隨后,通過大數據分析、實地勘察,最終確定定制化解決方案,設置全長21公里的智慧公交線路,從“青海麗豪清能股份有限公司”站始發,終點站為“城南公交首末站”,途經9個站點。這條專線貫穿光伏產業核心區與城南居住區,覆蓋“光伏一條街”沿線企業。
3月5日,“光伏一條街”首條定制公交專線“南川光伏專線”正式投入運營。運營時間從7時至19時,票價為兩元,既可通過掌上公交App預約,也可就近前往站點等候,掃碼即走。
為了切身感受專線開通帶來的變化,找準還需完善的地方,吳振宇等人乘車感受了一番。“接下來,我們將和西寧公交集團、企業積極對接協商,對于高峰期進一步優化,使得人車更匹配,為集聚于此的光伏產業集群提供更加便捷、更加優質的通勤保障。”吳振宇說。
當西寧開發區將服務企業的觸點延伸得越來越細,當園區從一點一滴了解企業發展的需求,當各方力量為服務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匯聚合力,這里,就不再是一個個勇毅前行的單兵作戰者,而是匯眾智,聚眾力,攜手共進的命運共同體,是企業安心發展的沃土,是員工安心工作的熱土,機遇遍地生長,幸福觸手可及。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