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作為國內首個綠色算電協同試點省,截至2024年底,青海新增清潔能源裝機超過1500萬千瓦,年內新增裝機首次超過“千萬千瓦”,是青海歷史上新增清潔能源裝機最多的一年。同時,全年清潔能源領域投資超過406億元,是青海歷史上清潔能源投資完成最多的一年,占能源投資的71.2%,占全省總投資的24%,清潔能源產業成為青海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這組數據背后支撐起的,是青海省率先實現新能源裝機和發電量占比“雙主體”的實力,為綠色算力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目前,青海算力規模達1.2萬P,同比增長近30倍,發展迅猛。當全球首個全清潔能源微電網算力中心啟動,當全國產芯片萬卡綠算集群點亮,當全國首個清潔能源和綠色算力調度中心建成,青海正以蓬勃之勢,開啟綠色算力產業的新篇章。

綠電筑基 自然稟賦激活算力基因
青藏高原的烈風掠過戈壁,風電葉片晝夜不息;柴達木盆地年均日照超1800小時的強光,在光伏矩陣中轉化為澎湃電能;黃河上游21座梯級水電站,以年均580億千瓦時的穩定輸出托起數字底座……
青海以94.6%的清潔能源占比、7100萬千瓦電力裝機的硬實力,鋪就綠色算力發展的黃金賽道。2024年,青海新增清潔能源裝機1500萬千瓦,綠電發電量占比突破65%,兩項指標連續三年居全國首位。
在諸多看好青海綠電及綠算產業前景的企業家眼中,青海的含金量還在不斷提升:在這片年均氣溫3.9攝氏度的高原,314天的自然冷卻周期讓數據中心PUE值穩居1.2以下,制冷能耗較全國平均水平降低40%。冷湖賽什騰山4200米海拔處,45臺天文望遠鏡每夜產生1.5PB觀測數據,這些宇宙信息直接在本地綠算集群完成清洗分析;青海湖畔的瓦里關全球大氣本底站,30年積累的溫室氣體數據序列,正通過綠電驅動的超算構建全球氣候模型。獨特的地理位置與生態資源,使青海成為全球唯一同時具備天文、氣象、生態、能源四大數據富礦的算力高地。
作為全球最大的微電網算力中心示范項目,中國柴達木綠色微電網算力中心示范項目落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開辟了綠算和綠電融合發展新路徑。“2025年,我們將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力求把柴達木綠色微電網算力中心打造成全球標桿。”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青海有限公司算力分公司市場部經理江愷瑞表示,今年將借助算電融合發展優勢,打造用能形式更豐富、電網智能化水平更先進、儲能利用率更高效的多樣新型微電網算力中心,促進綠色微電網算力中心在青海規;涞匕l展,走出一條算電協同的創新應用發展之路。

政策破冰 制度創新激活產業動能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工信部、國家數據局、國家能源局聯合批復青海為全國首個“綠色算電協同發展示范區”,政策紅利加速釋放。
就此,青海錨定“1+2+N”發展布局:以西寧為核心、海東為副中心,海南藏族自治州打造“水光風儲算”一體化示范區,海西州建設“源網荷儲”離網智算基地,配套出臺多項專項政策,形成“電價優惠+能耗單列+綠電直供+數據開放”的政策矩陣。
政策激勵下,青海省算力規模從2024年初的400P躍升至1.2萬P。“青海將對綠色算力產業提供80%以上‘綠電’用能保障;對新建、擴建數據中心及綠色算力產業重點項目,按照實際建成的標準機架數和購買算力設備實際投資額,按照投資金額比例不超過10%予以獎補;支持企業和單位租用青海省數據中心服務和綠色算力,給予不超過租用費20%的算力券激勵;對人工智能產業重點項目給予不超過投資額20%的一次性獎勵支持;對在青海開展人工智能基礎大模型訓練、行業大模型訓練的項目,予以重點獎補支持。”青海省數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由此,各大企業也用項目書寫信心——中國聯通、阿里云、國家電投黃河公司聯合打造的全國產萬卡集群,從簽約到點亮僅用150天,支撐春晚8K直播每秒50萬億次實時渲染;紫光股份圖靈小鎮項目規劃2萬P算力,配建AI中試基地,實現“訓練在西寧、推理全國用”的云邊協同;京東智算私有云落地海東,數據標注中心創造3000個就業崗位。

產業聚變 技術協同引領綠色革命
當“東數西算”與“西電東送”戰略交匯,青海正演繹數字經濟時代的能源革命。
去年7月,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青海大學分中心合閘。建設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青海大學分中心,填補了青海省超算基礎設施空白;同年年底,金山云青海智算中心正式開通運行,通過建立高效、穩定、安全、可拓展的智算中心算力資源池,向外提供算力、數據、儲存、連接、安全等服務,為AI大模型提供計算支持,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和創新。
在此基礎上,青海持續推動拓展產業領域,積極發展人工智能應用產業。目前,青海藍算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已在我省建立人工智能數據標注基地。同時,強化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西寧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網絡互聯能力全面提升,移動、電信、聯通數據中心上榜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名單。
短短一年間,全球產業巨頭加速布局青海。在第二屆青海綠色算力產業發展推介會上,8個綠色算力項目現場簽約,項目總金額達203億元,較上一屆增長64.9%,標志著青海在綠色算力產業領域的布局進一步深化,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據規劃,青海將力爭到2027年算力規模超10萬P,2030年突破20萬P;培育人工智能大模型、新型儲能等新興業態;構建一體化算力網西部“試驗區”,聯合甘陜寧新探索區域協同調度體系,承接東部算力需求;建設數據要素流通“創新區”,深化算力與生態、鹽湖、旅游等領域融合,搭建多層次開放合作平臺,真正實現“瓦特”與“比特”的價值共振。
記者手記
青海的實踐揭示深刻啟示:當綠電與算力深度耦合,“能源洼地”可蛻變為“算力高地”,生態資源能轉化為數字資產。這里沒有簡單承接東部產能轉移,而是以制度創新激活自然稟賦,用技術革命重構能源邏輯,讓昆侖山的風既點亮萬家燈火,也訓練著對話宇宙的AI。在這條風光無限的高原新路上,青海正為全球數字經濟時代可持續發展提交中國方案。
。▉碓矗何骱6际袌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