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我問‘小中老師’的第一個問題是:‘AI什么時候可以代替人類完成復雜的工作’。他的回答比我預期的時間還要長,我真的很著急!”4月10日,坐在學校的操場上,西寧市城中區陽光小學五年級學生魏啟禮說起了自己的“好伙伴”。“爸爸媽媽在工廠上班,有些工作有一定的危險,我真的很擔心他們。我希望AI能夠早日幫助那些從事高危行業的人們。”
“小中老師”在魏啟禮的眼中有著多重身份:學習遇到難題時,他是家中的好老師;弟弟打擾自己學習時,放出故事“哄娃”,他就是地地道道的“陪伴者”;而對于魏啟禮的諸多天馬行空的想法和各個領域的問題,他又變成了“大管家”!
今天,在城中區教學的老師和孩子們,都有了自己的數字“搭子”、AI“搭子”。這些智慧“搭子”們,深入“教、學、研、評、建、治”等教育發展的多個關鍵領域,通過技術賦能教育全流程,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服務師生個性化發展需求,打造出城中區開放性、適應性、柔韌性、永續性的教育生態。


課堂外:從一場發布到一次分享
2024年12月17日,智慧助教“小中老師”正式發布并同步上線,這只可愛的雪豹走進了城中區師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經過幾個月的摸索和訓練,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數據的“小中老師”被師生們賦予了更多的意義。
2024年12月,陽光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師李夢珠發現,自己與“小中老師”對話時,不會開口說話的“小中老師”,總給人一種距離感。于是,她不斷查詢資料、反復進行編程、調試試驗,成功讓“小中老師”開口說話。
在“小中老師”開口的那一刻,教室里滿是學生的驚呼聲。“陳云和談全亮兩個對編程有著濃厚興趣的同學,下課后一直追在我身后,問我是怎么辦到的?”李夢珠回想起當時的情形忍俊不禁地說,“‘小中老師’讓我們的孩子對AI等前沿科技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濃厚的興趣。”
城中區教育局信息中心主任祁海蘭介紹,城中區教育局還將研發“小中同學”“小中爸爸”等一系列人工智能實踐探索和深度應用,努力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AI教育應用模式與經驗成果。
而說到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就不得不提到陽光小學校長山有青作為全國唯一小學代表在教育部“2024年教育數字化總結大會”上的分享。她以“平臺賦能,特色課程點亮農村娃未來”為題,展示陽光小學寒假特色課后服務應用實踐探索經驗,真正向全國推出“青海經驗”。
在分享中,山有青說起了《創意造紙》這門課,而在學校操場上席地而坐的李紫桐用手中兩枚散發著橘子清香的書簽為山有青做了最好的注解。
老師依托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推送《蔡倫造紙的歷史》等課程資源,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學習、討論,隨后發布了尋找紙的秘密、制作手工毛邊紙等探究任務。
接到探究任務的李紫桐望著自己剛剝下的橘子皮想,橘子皮里也有纖維,能不能造紙呢?老師鼓勵她試一試,但她失敗了。她又去平臺找相關的造紙內容進行學習,發現廢紙也可以造紙。于是,李紫桐按照視頻中的方法成功做出了橘子味手工紙并做成書簽。“我還送了爸爸媽媽一人一張呢!”李紫桐滿臉驕傲地說。
山有青說:“我們用國家平臺開啟了線上線下融合學習的新常態,讓師生既是國家平臺資源的應用者也是資源的創造者、貢獻者,填補了農村娃娃假期學習資源的空白,讓農村孩子也能享受到與城市孩子同等質量的教育資源,深刻地推動了區域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


課堂內:從一篇作文到一次跳遠
“青海。∧褪俏夷菍庫o而又強大的母親!我愛您,愛您那動人心魄的美麗容顏,愛您那源遠流長的歷史底蘊,更愛您在新時代展現出的偉大與包容。您就像一位慈祥的母親,靜靜地等待著每一位游子歸來,用您那純凈的湖水、溫暖的懷抱,為他們洗去滿身疲憊,給予他們最深情的慰藉……”這是西寧市南川西路小學五年級2班的女孩楊雅文的作文《大美青海,我心中的摯愛》。
這篇作文的指導老師,除了她的語文老師、南川西路小學副校長馬耀紅以外,還有一個“神秘大佬”——AI作文批改。
楊雅文的第一稿作文中這一段是這樣的——“青海!我那寧靜但又強大的母親!我愛您,愛您的美!愛您的歷史悠久,愛您的偉大!您等待著每一位外出的游子,等他們回來,為他們進行最純凈地洗刷……”
馬耀紅老師將習作掃描上傳至“AI作文批改平臺”后,短短幾分鐘,作文批改就有了結果——79分。不僅就“洗刷”等字詞的優化給出意見,而且關于謀篇布局、優化思路、分句點評也都給出了中肯的評價和建議。隨后,馬耀紅老師在此基礎上,對楊雅文的作文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在師生與AI不斷優化中才有了最后那段優美的文字。
南川西路小學自2024年9月開始進行“AI作文批改”實踐探索,教師的作文批改時間從原來每篇習作每個班兩個星期大幅縮減至半個小時,而且批改維度更為多元、水平更為均衡、評價更為客觀、更具鼓勵性,學生從最初簡單依賴AI評分,逐步學會批判性地審視和選擇性吸收反饋意見。教師在實踐中持續優化AI參數設置,既尊重學生原有寫作風格,又通過縱向追蹤學生成長軌跡動態調整評分標準,形成了“人機協同”的良性互動模式。
喜歡寫作的楊雅文說:“有了AI的幫助,我對主題的理解更為深刻,語言更加精準凝練,還積累了很多好詞好句,F在已經開始嘗試寫小說啦!”
而在沈家寨學校的體育館內,AI正在改變這里的體育課堂。
體育教師李佳琪站在AI識別地墊上,擺臂、起跳騰空、落地緩沖一套動作一氣呵成,隨后一旁的屏幕上即時呈現攝像頭捕捉到的他的動作分解圖,左側數據面板同步顯示跳遠距離、擺臂角度、踏跳力度、騰空高度、平均速度等精確參數。
李佳琪站在屏幕前,利用分解圖像詳細講解起跳騰空的動作要領,同學們連連點頭,并依次走上前嘗試,系統實時生成學生動作分析報告,李佳琪依據數據反饋進行個性化指導。
“騰空動作轉瞬即逝,無法放慢速度的教學難點在AI的幫助下更加清晰可見,可視化的數據也成為體育教學的有力依據。”李佳琪說,“AI體育涉及的領域還有跳繩等,孩子們可以利用課后時間,拉上小伙伴進行趣味比賽,為課后生活增添樂趣。”
午后溫暖的陽光灑向陽光小學的操場,孩子們席地而坐與“小中老師”“探討”問題,校長山有青望著學生們感慨道:“AI對于孩子們來說不是冰冷的機器,而是溫暖的學伴!”這個學伴讓教育更公平,也讓教育更“聰明”;讓學習突破時空,也讓校園充滿樂趣。從課堂到課外,從思維拓展到興趣培養,智慧教育成為孩子每個生活學習場景里的好“搭子”,智慧教學的成果也有了最真實的“用戶反饋”。
【手記】童言童語說智慧“學伴”
這是一次以學生為主角的采訪,在學校操場上,孩子們與我席地而坐暢談AI,童言童語分外美好。
對于AI作文批改,五年級的李文哲說:“我的細節描寫更加細膩了!”他的同學田間林說:“我學會了環境襯托的寫法!”譚羽軒則在作文中寫道:“這個時代的少年更多地崇尚理智,我們更相信行動的力量。”
他們的眼里,滿是驕傲!
對于數字化教育,陽光小學的孩子們對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與城中區智慧云平臺有著很高的使用評價。張成果說:“我最喜歡革命與軍事板塊,每天都會用半個小時的時間,看德育板塊里的黨史視頻,知道了很多知識……”吳璽琳則說:“假期,通過平臺的自學,我的跳繩成績從每分鐘180個增加到了200多個!”張文博則說:“有些不會的問題媽媽也答不上,現在可以通過平臺尋找答案,媽媽也可以跟著我一起學啦!”
他們的眼中,滿是期許!
對于課后的智慧教育,孩子們的看法更具魅力。李占蓉說:“我是一個追求十全十美的人,智慧教育讓我能夠有更多途徑實現我的‘虛榮心’!”韓蕾睿說:“我給自己創建了一個學習地理知識的智能體,她的名字叫‘地大物博’,因為我覺得地理有很多奧秘等著我去探索!”田浩則告訴我們:“課間在體育館內有了新的游戲——跳繩比賽,其實體育也挺好玩的!”
他們的眼里,滿是欣喜……
很多孩子圍著我們說了很多,信息零散而可愛,但在他們的肯定中,智慧教育的意義在這一刻具象化了——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作者:賈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