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在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科技產業園區,高原生物資源的精深加工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從枸杞的多樣化變身,到牦牛藏羊的獨特風味展現,再到液態奶的創新研發,我省企業正將青藏高原的自然饋贈轉化為高原明星產品。
4月16日,記者前往生物園區,只見各企業的生產線上火力全開。在金訶藏藥股份有限公司安兒寧顆粒生產車間,工人們緊張有序地對藥材進行提取、濃縮、制粒、總混。這里生產的安兒寧顆粒是青海省目前規模最大的藏藥單產品,成為青海省單品年銷售過億元的藏藥重點大品種。不同于傳統藏醫藥相對滯后的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生產車間內是一條條智能化、自動化的生產線,處處可見先進和高效。
“一季度投入生產量102.34噸,合計384.2萬盒。”企業負責人說,開年以來,企業開足馬力生產。
高原生物資源的獨特性是生物園區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除了中藏藥,沙棘原漿、牦牛肉干、高原菊粉、青稞核桃酥……這些充滿地域特色的產品也是出自園區內的西北驕、一片綠、百歲、小西牛、天露乳業等知名企業之手,它們不僅豐富了本地市場,更走向全國,成為許多人味蕾上的享受。
近年來,生物園區在“特”“專”“精”上深耕細作,因地制宜發展高原生物資源精深加工產業。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園區將青藏高原的動植物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讓“青字號”特產走出青海,走向世界。
目前,生物園區已擁有中藏藥及特色生物資源精深加工企業122家,形成了年產中藏藥5000噸、蟲草菌粉250噸的生產能力,以及年處理沙棘5萬噸、枸杞8萬噸、青稞3萬噸、鮮奶20萬噸的加工能力。這些企業共同構建了相對完善的高原生物資源精深加工產業鏈。
生物園區高原特色生物產品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有力扶持和優良的營商環境。近年來,園區管委會立足園區所有、園區所優,全力打造“流程便利、辦事更易、效率更高、服務更優、獲得感更強”的營商環境“升級版”,從“資源、服務、企業、市場、政策”五端發力,持續優化服務流程,簡化審批環節,壓縮審批時限,提高辦事效率,聚焦技術賦能和政策引領,優化創新環境和要素環境,深化黨建引領“有訴必應馬上辦”機制,推動“有訴即辦”向“未訴先辦”轉變,并深入開展“服務質量提升年”活動。此外,管委會聚焦企業的實際需求,全力破解企業不動產登記難題,靈活盤活閑置資產,積極開展助企幫銷活動。
“生物園區將繼續圍繞高原生物資源精深加工,在政策環境打造、社會環境營造、服務環境優化等方面久久為功,鼓勵企業在產品創新、品牌建設、市場拓展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更多‘青字號’特色食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生物園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