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我們的羊肉是來自青藏高原的柴達木鹽羊,肉質鮮美,歡迎大家選購!”
“廣東1單、浙江2單、湖南3單……今天早上開播到現在,已經賣了59單,共6644元!”3月21日早晨,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的柴達木鹽羊旗艦店里,“90后”電商主播旦木青道杰激動地說:“你們猜昨天賣了多少?三萬九千多元,315個訂單呢!”
鏡頭前,旦木青道杰拿著一根羊腿向直播間的網友邊介紹邊展示,羊腿上的肌理和紋路清晰可見。后臺的打印機傳來“嗞嗞”聲,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紛至沓來。
“每成交一單,村民就能掙上一份錢!這些牛羊肉,都是牧民自家養的。”蓄集鄉烏察汗村黨支部書記額日登木托在一旁說道:“可別小看這直播間,它連著的可是咱全村人的錢袋子!”
說起這家柴達木鹽羊旗艦店,不得不提到距離德令哈市市區向北40公里的烏察汗村。這是一個擁有129戶300人的牧業村,近年來,依托本村畜牧業優勢,借助直播帶貨的東風讓“柴達木鹽羊”聲名遠揚,火出了“圈”,還帶動蓄集鄉及周邊鄉鎮的691戶1827名牧民兄弟共同增收致富。
你說口播,我做訂單……別看額日登木托和旦木青道杰這會兒在直播間里熟練得像個“老炮兒”,兩年前還都是“萌新”。
時間回溯至那年冬季,牛羊肉市場行情急轉直下,收購價格大幅縮水,牧民們辛苦飼養的羊,賣出后連成本都難以收回。“市場的變化毫無規律,比草原上的天氣還難以捉摸。”那個冬天,寒風徹骨,讓大家的心也跟著涼了半截。
起初只是為了想辦法解決眼前的困局。“必須要找到出路,不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全村的牧民。”村里的“領頭羊”——黨支部書記額日登木托在關鍵時刻展現出身為一名共產黨員的擔當!
“你年輕,又是大學生,腦子靈活、點子多。你能不能幫叔想想辦法,把牧民們的羊賣出去?”于是,額日登木托找到浩特察汗村的返鄉創業大學生旦木青道杰一起想辦法、謀出路。
“叔,不用您說,我也一直惦記著這件事呢!咱們一起合作,肯定能把牧民們的羊賣出去!”兩人相視一笑,就此一拍即合,決心一同為牧民們開辟出一條銷售的新出路。
本地市場不行,那就去外地試試!
說干就干,兩人租來冷鏈車,裝上300只羊,一路南下直奔成都。
初到成都,沒有營銷經驗的他們,只能用最“笨”的辦法——在小區門口發傳單、掛起巨幅柴達木鹽羊招牌、扯著嗓子向路人介紹,然而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就在他們焦頭爛額之際,旦木青道杰的親戚巴義爾一句話點醒夢中人:“試試直播帶貨?”
聽了巴義爾的話,兩人決定試一試。幾日后,兩人的首場直播帶貨在冷鏈車前開場。沒想到,正是這次嘗試,竟收獲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直播僅僅半個小時,就成功售出52只羊!
那一刻,額日登木托和旦木青道杰激情相擁,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帶著這份難以置信的喜悅,額日登木托和旦木青道杰一回到村里,就把德令哈市區的門面房改造成柴達木鹽羊旗艦店(電商直播中心),開始直播帶貨。“我們的羊能直接賣給全國網友!”額日登木托攥著物流單激動地說。
從最初半小時只賣出幾十只,到如今直播訂單突破數百單……很快,額日登木托的電商“奇跡”在草原上傳開,村里的牧戶紛紛找上門,希望他們幫忙銷售自家的羊。
61歲的希日布是烏察汗村的養殖大戶,家中有800多只羊。“自從額書記把直播間搬進草原,我就放心地把羊交給他。去年,書記幫我賣掉了100多只。”希日布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言語間滿是感激,他說:“現在再也不擔心羊賣不出去了,收入也比以前增加了不少,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
柴達木鹽羊旗艦店年銷售額超過300萬元;村集體經濟蓬勃發展,村民收入大幅提升,年均增收可達2萬元—3萬元,年分紅10萬元;與伊克拉村聯合建成畜產品加工項目一期,購置了牛羊肉加工設備,為發展牛羊肉精細加工和銷售產業鏈筑牢了根基……而今,隨著村里的電商直播中心蒸蒸日上,搭上“電商”這輛馬車的烏察汗村也在鄉村振興的壯闊征程中穩步前行。
“開展電商直播,不僅為村民打開了農畜產品的銷售渠道,增加了他們的收入,更重要的是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蓄集鄉黨委副書記達西才仁介紹說:“今年,我們要持續通過整合飼草種植、飼料加工、標準化養殖、電商銷售等關鍵環節,持續壯大畜牧產業發展向集約化、品牌化升級,重點扶持和推廣烏察汗村的經驗和做法,以點帶面,帶動全鄉畜牧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部手機、一個直播間、一片廣袤的草原和一群牛羊共同構成了烏察汗村乃至蓄集鄉牧民們邁向富裕生活的生動畫面。他們用新時代的“牧羊曲”,譜寫著共同富裕的動人篇章。
額日登木托說:“有了電商直播,感覺每天都在忙著搞生產、搞發展,根本停不下來。接下來,村里也要緊跟著把后續的牛羊肉精深加工項目實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