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標題頭條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三江源頭,生態成色越來越足
——高質量發展區域調研行·玉樹篇(上)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丁玉梅
發布時間:2024-09-12 07:58:10
編輯:何繼紅
玉樹州境內濕地生態好,候鳥來安家。玉樹州委宣傳部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玉樹,因三江之源而被人熟知。黑頸之鶴、雪地之豹、江源之流、原野之上、名山之宗,于高山之巔見萬物多彩,于三江之源見“纖纖不絕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這,就是她的樣子。

  作為青海乃至中國的后花園,玉樹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4200米,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河流均發源于此,全境處在三江源、可可西里、隆寶湖三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占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的72%,承載著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維持生物多樣性等重大生態功能,生態地位特殊而重要。

  2022年,玉樹州入選全國第六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023年,玉樹市被命名為第七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玉樹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生態資源稟賦優良,區位戰略優勢明顯,為青海西南部生態核心區,生態歷來是其最殷實的家底,也是發展的最大優勢。

  玉樹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始終心懷“國之大者”,踐行好“生態立州、綠色崛起”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打造三江源頭生態名片,探索出一條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實踐路徑。

  綻放“三江源”之綠,添新時代“生態為民”亮色

  午后,雨過天晴,玉樹市街頭綠意濃濃。丁香樹舒展著枝葉,榆葉梅蒼翠茂盛,人們在樹下陰涼處休憩,孩子在樹蔭下嬉戲……這樣的畫卷,是生態綠色玉樹的一個縮影。

  “玉樹玉樹,樹貴如玉。以前,玉樹的樹很少,只有青楊,從2016年開始,我們試種像紫丁香等這種花灌木,經過七八年的累計,大家都說玉樹的樹多了,街道也變好看了!”玉樹市草原站站長普布永措笑著說。

  據普布永措講述,每年五月初,他們便開始植樹,每天能栽下300多棵樹苗。考慮到樹苗的耐旱和耐寒性,栽種青楊的數量居多。近年來,生活在玉樹市區的群眾十分欣喜于綠色日漸鋪滿的這種變化。

  在市區西南八十多公里外,來到玉樹州玉樹市隆寶鎮境內的青海隆寶灘國際重要濕地,一樣綠意滿溢。近處,牧草尖尖掛著水珠;遠處,鳥兒踩著水草,泛起點點漣漪。

  59歲的牧民才江,已經在濕地巡護了10多公里。“我家就在濕地附近,政府聘用我們當管護員,一方面提升了我們的收入,另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管護濕地。”露水打濕了才江的鞋子,從早上8時到晚上6時,才江一天能徒步走30多公里。

  20世紀80年代,隆寶成為我國第一個以黑頸鶴及其繁殖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大片的濕地成為野生鳥類的棲息地和繁殖地,隆寶也被譽為“黑頸鶴之鄉”。

  每年三月,斑頭雁第一批到達濕地,黑頸鶴緊隨其后。這時候是才江他們最忙的時候。“巡護時要記錄鳥的種類和數量,還要密切關注它們飛回濕地時有沒有受傷。”忙得吃不上一口熱乎飯是常事,但看著越來越多的鳥兒,和越來越美的濕地,才江打心底里覺得滿足。

  “生態綠”不止在“黑頸鶴之鄉”。在玉樹州曲麻萊縣秋智鄉萬畝飼草料基地,厚實的飼草沒過腳踝,望著即將成熟的飼草,“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好愿景仿佛就在眼前。

  對牧民來說,草原亦如生養他們的“母親”。可曾經由于過度放牧、水土流失等因素,造成草場退化,美麗的草原出現一片片裸露的黑土灘,風一吹全是沙子。

  在秋智鄉,黑土灘和沙化草原面積一度占到全鄉草場面積的32%。“不及時治理,只能是沙進人退,可牧民們能退到哪里去呢?”秋智鄉組織委員白瑪措毛說。

  秋智鄉以“黨建紅”引領“生態綠”為總體思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通過堅持組織引領、干群共治、產業驅動,切實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以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走出一條草原治理的新路子。

  “今年,在曲瑪河實施了近0.13萬公頃的生態修復項目,5月撒上草籽后,長勢也非常好。”白瑪措毛說,從2022年開始,秋智鄉以“黨支部+公司+牧民”的形式,整合格麻村、加巧村0.08萬公頃退化草原,種上披堿草、燕麥,實現人工種植返育自然草場。

  “種上草風沙少了,飼草收獲后會分發給牧民過冬,鄉政府還大力培育村里人,現在我不僅揮起牧鞭會放牛,還會駕起農機播種呢!”加巧村高高笑瞇瞇地說。

  厚植“三江源”之基,繪新時代“綠色潤民”畫卷

  沿著河畔,前往玉樹州西南方向的雜多縣,一路雪峰疊嶂。穿行在山間,瀾滄江滔滔水勢不可阻擋。

  雜多水系眾多、河流密布,這里水系發達,水資源豐富,有大小河流100多條,湖泊30多個,既是“瀾滄江源頭”,又是長江南源發源地,也是三江源水系眾多支流的發源地,也是我國淡水重要發源地。

  “隨著保護的深入,公園里出沒的野生動物越來越多。”雜多縣昂賽鄉年都村生態管護員樂尕日既巡山也巡河。日日走過瀾滄江畔,行走在溝溝坎坎,堅守在疊疊群山,和樂尕日一樣的生態管護員們以保護三江源為信仰,守護著瀾滄江的生態屏障,守護著水源涵養地和生物多樣性。

  在加強河湖管理保護、保障國家水安全的重要舉措中,河湖長制不可或缺。作為三江之源,玉樹州逐步構建玉樹特色河湖管理體系,擴大生態管護員崗位規模,整合林業管護員、草原管護員、河湖保潔員等公益性崗位,建立“多員合一”管護隊伍,全面提升生態管護效率。

  水是生態系統中最活躍、最基礎的因子,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資源。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

  說起水生態,總要去治多縣看一看。治多縣是長江發源地,素有“萬里長江第一縣”之美稱。

  “保護好‘中華水塔’的生態,是我們三江源兒女的責任!”來到治多縣多彩鄉達生村,見到索布查葉水源保護青年志愿者服務隊隊長巴洪加羅,他正忙著整理水源觀察手冊。

  放一塊石頭測量雪線、量下湖泊深度……用一組組數據,讓深藏在高原深處的水源有了專屬“身份證”。很難想象,這位粗獷中帶著靦腆的高原漢子,從十幾年前就開始用腳步丈量索布查葉地區的山水河湖。

  2021年,長江綜合科考隊在治多縣多彩鄉達生村索布查葉地區發現了一處第四紀古冰川遺跡,是長江源地區最長、最大、最典型的一塊古冰川,距今已有11500年歷史。因此,保護好索布查葉水源地生態環境,對于保障國家的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也正是源于此,2013年,多彩鄉四村達成三年合作協議,在聶恰六谷一帶帶領四村牧民聯合起來清理垃圾。2019年,由巴洪加羅等12人組建成立索布查葉水源保護青年志愿者服務隊。

  “現在,我們分為攝影等5個組,成員達120多人。通過政府聘請專家教授培訓,大家都成長不少,也專業了,能記錄下更翔實的數據。”巴洪加羅說,從2010年至今,共檢測出1337個水源,在達生村境內檢測出767個水源頭,125個湖泊,70個不凍泉,25個冰川水源,恢復了近千個干涸的水源。

  在多彩鄉人的眼里,水是透明的,是純凈如天空的藍,是冬日雪山一樣的白,是初春草原勃發的綠,是盛夏絢爛如山花的紅……這些年來,全鄉牧民在護好水源的同時,借助節慶活動不斷挖掘水文化,開展水文化節等活動,讓多彩更加豐富多彩。

  深耕“三江源”之沃,譜新時代“綠色惠民”詩篇

  “保護好三江源的生態,是我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這是玉樹黨員干部的共識。

  從2021年開始,玉樹州著力解決生活垃圾、廢塑料、牲畜糞污、建筑垃圾等典型廢物全過程管理中的問題,健全各類處理處置設施,推進具有玉樹州特色的生態脆弱區“無廢城市”建設,切實擔負起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

  “牧區包括農區,塑料是重要的污染源之一。”玉樹州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張永強在玉樹工作多年,他深知三江源生態脆弱性,長期的垃圾污染會破壞土壤結構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更會對群眾生產生活產生影響。

  “禁塑”刻不容緩!

  “爭做‘禁塑’行動的倡導者;以身作則,爭做‘禁塑’行動的示范者……”向群眾發出倡議后,張永強聽到不少群眾反映,大家平常都是使用塑料袋裝東西,禁塑了他們用什么?

  “我們邊宣傳禁塑好處,邊向群眾免費發放環保袋。”張永強他們聯系當地服裝廠,開始做無紡布袋,并動員商超個體戶,將塑料袋替換成可降解可重復使用的無紡布袋。

  “目前,我們每天能生產10多個無紡布袋,不夠用的聯系其他州縣廠商提供,三年內我們已經有3260個無紡布袋上市。”張永強介紹道,目前,在玉樹使用環保袋已是大家的共識。

  “稱有商鋪在使用塑料袋,我們查出了店主沒舍得扔的二十多個塑料袋,當時就給店主講環保知識,講不可降解的塑料對三江源的危害。”前不久,張永強接到群眾舉報電話,但他們并沒有將店鋪一關了之,而是通知店主去參加市內舉辦的培訓班。

  “垃圾越來越少了!”這是如今雜多縣蘇魯鄉多曉村牧民最大的感受。牧民家里的垃圾投放到村里垃圾箱,村里的垃圾由鄉上轉運至縣上垃圾廠處理。“不論是保潔員還是管護員,是牧民還是黨員,大家見到垃圾都會主動撿起來。”多曉村黨支部書記伊西南達說。

  在伊西南達看來,垃圾少了主要還是政府宣傳得多了,牧民原先的觀念轉變了。“以前,大家垃圾隨處丟,現在出去一趟回來,車里裝的都是撿的垃圾。”伊西南達笑著說,如今在三江源,人人都是環保衛士。

  在玉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成為全社會廣泛共識,綠色已經成為高質量轉型發展的亮麗底色。

  今天,因綠而生、逐綠而行、向綠而興的生態玉樹,成色越來越足。

  【記者手記】因綠而生 向綠而興

  這次玉樹行,是記者第一次來到玉樹藏族自治州。

  在踏上玉樹這片神奇的土地之前,對于眾山之宗、千湖之地、江河之源等形容,僅限于想象。當目睹這片高原的壯美,才真正理解了“世界屋脊上的綠色明珠”之稱謂的背后的深刻含義。

  玉樹,因綠而生。在這里,綠色不僅僅是顏色,它還是生命的象征,是希望的延續。雪豹嬉鬧、羚羊奔跑、百鳥齊鳴……無論是野生動物,還是花草樹木,亦或是江河湖泊,它們都在無聲地講述著這片土地的生命故事。

  當然,玉樹還有人們追逐綠色的動人故事。

  當我們輾轉到達玉樹州曲麻萊縣葉格鄉時,鄉黨委書記白瑪正忙于將村里的舊房子改建為司機之家。“109國道穿過了葉格鄉,不少貨車司機選擇在我們村歇腳。有了司機之家,就可以讓更多的司機留下來。”白瑪說。

  為了留住司機,發展國道經濟,白瑪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清理整個鄉的衛生。“以前貨車經過,隨處丟下的垃圾很多。從2021年開始,我們動員生態管護員、村民一起清理沿線垃圾。”白瑪將109國道附近劃分為6個網格,分段治理垃圾。

  顯然,白瑪的治理非常有效,如今的國道邊上已看不見一點垃圾。為了讓村民有個美麗的家園,白瑪還在路邊建起了小小的花圃。“你看!現在街上干凈吧!”白瑪的話語中滿是自信和自豪。

  走出街道,村里同樣干凈整潔。“鄉政府花大力氣實施危房改造項目,給有需要的群眾建新房,修村道裝路燈種樹,家家戶戶爭取‘最整潔’的流動紅旗,村子環境越來越好!”在村里新修的生態觀光道上散步的牧民扎西達吉說。

  村里環境好了,也吸引回了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忠尕便是其中之一。忠尕原先在治多縣打工,看到不少司機在村里找吃飯的地方,他便在國道邊租了間房,開起了特色餐館。“一個月能掙9000多,多虧了政府!”忠尕笑著說。

  因綠而生,向綠而興。玉樹的綠色發展之路,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玉樹這顆高原明珠,不僅因其獨特的自然風光而閃耀,更因其堅定的綠色發展理念而光彩奪目。

推薦閱讀
“組團式”援青工作座談會召開 陳剛講話
省政府黨組會議召開 吳曉軍主持并講話
格爾木千瓦煤電項目澆筑主廠房第一方混凝土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瓦里關曲線
青海省國防動員辦公室關于試鳴防空警報的公告
關于2023年度青海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青海西寧30項具體措施加力穩增長
2024西寧市金秋文旅消費季正式啟動
24H熱點
青海省代表團赴香港考察交流開展“港青攜手 互利共...
省國資委青海國投與中國五礦及所屬企業簽署關于組...
“組團式”援青工作座談會召開 陳剛講話 吳曉軍主持
學紀知紀強黨性 明紀守紀顯擔當——青海深入開展黨...
瓦里關全球大氣本底站建站30周年暨青藏高原溫室氣...
更加堅定更加主動地融入和服務全國大局 奮力推進中...
青海省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暨深入打...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陳剛主持
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務虛會召開 陳剛主持并講話 吳...
【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讓人民群眾成為基層社會...
熱點圖片
青海海南:翠綠綢帶繞峽谷 峭壁如屏展雄姿
青海海南:翠綠綢帶...
青海海西:機械轟鳴奏響柯魯柯鎮“秋收曲”
青海海西:機械轟鳴...
【潔凈青海 綠色算力·青海作為】海西:綠能智算“共舞” 數字產業“齊鳴”
【潔凈青海 綠色算力...
【黨旗飄揚 青年擔當·故事會】祁小青:做好生態環境監測的“哨兵”
【黨旗飄揚 青年擔當...
《美麗中國(四)》系列郵票發行大柴旦烏素特(水上)雅丹驚艷亮相
《美麗中國(四)》...
青海:5G打開經濟發展新空間
青海:5G打開經濟發...
雪豹版畫顯魅力 文化教育情懷溢
雪豹版畫顯魅力 文化...
續寫香江之畔與三江之源 合作發展新篇章——2024青海—香港經貿交流合作活動側記
續寫香江之畔與三江...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三江源頭,生態成色越來越足
——高質量發展區域調研行·玉樹篇(上)

青海日報
2024-09-12 07:58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三江源頭,生態成色越來越足
——高質量發展區域調研行·玉樹篇(上)

青海日報
2024-09-12 07:58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三江源頭,生態成色越來越足
——高質量發展區域調研行·玉樹篇(上)

  • 2024-09-12 07:58:10
  • 來源:青海日報
玉樹州境內濕地生態好,候鳥來安家。玉樹州委宣傳部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玉樹,因三江之源而被人熟知。黑頸之鶴、雪地之豹、江源之流、原野之上、名山之宗,于高山之巔見萬物多彩,于三江之源見“纖纖不絕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這,就是她的樣子。

  作為青海乃至中國的后花園,玉樹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4200米,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河流均發源于此,全境處在三江源、可可西里、隆寶湖三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占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的72%,承載著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維持生物多樣性等重大生態功能,生態地位特殊而重要。

  2022年,玉樹州入選全國第六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023年,玉樹市被命名為第七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玉樹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生態資源稟賦優良,區位戰略優勢明顯,為青海西南部生態核心區,生態歷來是其最殷實的家底,也是發展的最大優勢。

  玉樹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始終心懷“國之大者”,踐行好“生態立州、綠色崛起”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打造三江源頭生態名片,探索出一條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實踐路徑。

  綻放“三江源”之綠,添新時代“生態為民”亮色

  午后,雨過天晴,玉樹市街頭綠意濃濃。丁香樹舒展著枝葉,榆葉梅蒼翠茂盛,人們在樹下陰涼處休憩,孩子在樹蔭下嬉戲……這樣的畫卷,是生態綠色玉樹的一個縮影。

  “玉樹玉樹,樹貴如玉。以前,玉樹的樹很少,只有青楊,從2016年開始,我們試種像紫丁香等這種花灌木,經過七八年的累計,大家都說玉樹的樹多了,街道也變好看了!”玉樹市草原站站長普布永措笑著說。

  據普布永措講述,每年五月初,他們便開始植樹,每天能栽下300多棵樹苗。考慮到樹苗的耐旱和耐寒性,栽種青楊的數量居多。近年來,生活在玉樹市區的群眾十分欣喜于綠色日漸鋪滿的這種變化。

  在市區西南八十多公里外,來到玉樹州玉樹市隆寶鎮境內的青海隆寶灘國際重要濕地,一樣綠意滿溢。近處,牧草尖尖掛著水珠;遠處,鳥兒踩著水草,泛起點點漣漪。

  59歲的牧民才江,已經在濕地巡護了10多公里。“我家就在濕地附近,政府聘用我們當管護員,一方面提升了我們的收入,另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管護濕地。”露水打濕了才江的鞋子,從早上8時到晚上6時,才江一天能徒步走30多公里。

  20世紀80年代,隆寶成為我國第一個以黑頸鶴及其繁殖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大片的濕地成為野生鳥類的棲息地和繁殖地,隆寶也被譽為“黑頸鶴之鄉”。

  每年三月,斑頭雁第一批到達濕地,黑頸鶴緊隨其后。這時候是才江他們最忙的時候。“巡護時要記錄鳥的種類和數量,還要密切關注它們飛回濕地時有沒有受傷。”忙得吃不上一口熱乎飯是常事,但看著越來越多的鳥兒,和越來越美的濕地,才江打心底里覺得滿足。

  “生態綠”不止在“黑頸鶴之鄉”。在玉樹州曲麻萊縣秋智鄉萬畝飼草料基地,厚實的飼草沒過腳踝,望著即將成熟的飼草,“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好愿景仿佛就在眼前。

  對牧民來說,草原亦如生養他們的“母親”。可曾經由于過度放牧、水土流失等因素,造成草場退化,美麗的草原出現一片片裸露的黑土灘,風一吹全是沙子。

  在秋智鄉,黑土灘和沙化草原面積一度占到全鄉草場面積的32%。“不及時治理,只能是沙進人退,可牧民們能退到哪里去呢?”秋智鄉組織委員白瑪措毛說。

  秋智鄉以“黨建紅”引領“生態綠”為總體思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通過堅持組織引領、干群共治、產業驅動,切實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以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走出一條草原治理的新路子。

  “今年,在曲瑪河實施了近0.13萬公頃的生態修復項目,5月撒上草籽后,長勢也非常好。”白瑪措毛說,從2022年開始,秋智鄉以“黨支部+公司+牧民”的形式,整合格麻村、加巧村0.08萬公頃退化草原,種上披堿草、燕麥,實現人工種植返育自然草場。

  “種上草風沙少了,飼草收獲后會分發給牧民過冬,鄉政府還大力培育村里人,現在我不僅揮起牧鞭會放牛,還會駕起農機播種呢!”加巧村高高笑瞇瞇地說。

  厚植“三江源”之基,繪新時代“綠色潤民”畫卷

  沿著河畔,前往玉樹州西南方向的雜多縣,一路雪峰疊嶂。穿行在山間,瀾滄江滔滔水勢不可阻擋。

  雜多水系眾多、河流密布,這里水系發達,水資源豐富,有大小河流100多條,湖泊30多個,既是“瀾滄江源頭”,又是長江南源發源地,也是三江源水系眾多支流的發源地,也是我國淡水重要發源地。

  “隨著保護的深入,公園里出沒的野生動物越來越多。”雜多縣昂賽鄉年都村生態管護員樂尕日既巡山也巡河。日日走過瀾滄江畔,行走在溝溝坎坎,堅守在疊疊群山,和樂尕日一樣的生態管護員們以保護三江源為信仰,守護著瀾滄江的生態屏障,守護著水源涵養地和生物多樣性。

  在加強河湖管理保護、保障國家水安全的重要舉措中,河湖長制不可或缺。作為三江之源,玉樹州逐步構建玉樹特色河湖管理體系,擴大生態管護員崗位規模,整合林業管護員、草原管護員、河湖保潔員等公益性崗位,建立“多員合一”管護隊伍,全面提升生態管護效率。

  水是生態系統中最活躍、最基礎的因子,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資源。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

  說起水生態,總要去治多縣看一看。治多縣是長江發源地,素有“萬里長江第一縣”之美稱。

  “保護好‘中華水塔’的生態,是我們三江源兒女的責任!”來到治多縣多彩鄉達生村,見到索布查葉水源保護青年志愿者服務隊隊長巴洪加羅,他正忙著整理水源觀察手冊。

  放一塊石頭測量雪線、量下湖泊深度……用一組組數據,讓深藏在高原深處的水源有了專屬“身份證”。很難想象,這位粗獷中帶著靦腆的高原漢子,從十幾年前就開始用腳步丈量索布查葉地區的山水河湖。

  2021年,長江綜合科考隊在治多縣多彩鄉達生村索布查葉地區發現了一處第四紀古冰川遺跡,是長江源地區最長、最大、最典型的一塊古冰川,距今已有11500年歷史。因此,保護好索布查葉水源地生態環境,對于保障國家的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也正是源于此,2013年,多彩鄉四村達成三年合作協議,在聶恰六谷一帶帶領四村牧民聯合起來清理垃圾。2019年,由巴洪加羅等12人組建成立索布查葉水源保護青年志愿者服務隊。

  “現在,我們分為攝影等5個組,成員達120多人。通過政府聘請專家教授培訓,大家都成長不少,也專業了,能記錄下更翔實的數據。”巴洪加羅說,從2010年至今,共檢測出1337個水源,在達生村境內檢測出767個水源頭,125個湖泊,70個不凍泉,25個冰川水源,恢復了近千個干涸的水源。

  在多彩鄉人的眼里,水是透明的,是純凈如天空的藍,是冬日雪山一樣的白,是初春草原勃發的綠,是盛夏絢爛如山花的紅……這些年來,全鄉牧民在護好水源的同時,借助節慶活動不斷挖掘水文化,開展水文化節等活動,讓多彩更加豐富多彩。

  深耕“三江源”之沃,譜新時代“綠色惠民”詩篇

  “保護好三江源的生態,是我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這是玉樹黨員干部的共識。

  從2021年開始,玉樹州著力解決生活垃圾、廢塑料、牲畜糞污、建筑垃圾等典型廢物全過程管理中的問題,健全各類處理處置設施,推進具有玉樹州特色的生態脆弱區“無廢城市”建設,切實擔負起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

  “牧區包括農區,塑料是重要的污染源之一。”玉樹州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張永強在玉樹工作多年,他深知三江源生態脆弱性,長期的垃圾污染會破壞土壤結構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更會對群眾生產生活產生影響。

  “禁塑”刻不容緩!

  “爭做‘禁塑’行動的倡導者;以身作則,爭做‘禁塑’行動的示范者……”向群眾發出倡議后,張永強聽到不少群眾反映,大家平常都是使用塑料袋裝東西,禁塑了他們用什么?

  “我們邊宣傳禁塑好處,邊向群眾免費發放環保袋。”張永強他們聯系當地服裝廠,開始做無紡布袋,并動員商超個體戶,將塑料袋替換成可降解可重復使用的無紡布袋。

  “目前,我們每天能生產10多個無紡布袋,不夠用的聯系其他州縣廠商提供,三年內我們已經有3260個無紡布袋上市。”張永強介紹道,目前,在玉樹使用環保袋已是大家的共識。

  “稱有商鋪在使用塑料袋,我們查出了店主沒舍得扔的二十多個塑料袋,當時就給店主講環保知識,講不可降解的塑料對三江源的危害。”前不久,張永強接到群眾舉報電話,但他們并沒有將店鋪一關了之,而是通知店主去參加市內舉辦的培訓班。

  “垃圾越來越少了!”這是如今雜多縣蘇魯鄉多曉村牧民最大的感受。牧民家里的垃圾投放到村里垃圾箱,村里的垃圾由鄉上轉運至縣上垃圾廠處理。“不論是保潔員還是管護員,是牧民還是黨員,大家見到垃圾都會主動撿起來。”多曉村黨支部書記伊西南達說。

  在伊西南達看來,垃圾少了主要還是政府宣傳得多了,牧民原先的觀念轉變了。“以前,大家垃圾隨處丟,現在出去一趟回來,車里裝的都是撿的垃圾。”伊西南達笑著說,如今在三江源,人人都是環保衛士。

  在玉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成為全社會廣泛共識,綠色已經成為高質量轉型發展的亮麗底色。

  今天,因綠而生、逐綠而行、向綠而興的生態玉樹,成色越來越足。

  【記者手記】因綠而生 向綠而興

  這次玉樹行,是記者第一次來到玉樹藏族自治州。

  在踏上玉樹這片神奇的土地之前,對于眾山之宗、千湖之地、江河之源等形容,僅限于想象。當目睹這片高原的壯美,才真正理解了“世界屋脊上的綠色明珠”之稱謂的背后的深刻含義。

  玉樹,因綠而生。在這里,綠色不僅僅是顏色,它還是生命的象征,是希望的延續。雪豹嬉鬧、羚羊奔跑、百鳥齊鳴……無論是野生動物,還是花草樹木,亦或是江河湖泊,它們都在無聲地講述著這片土地的生命故事。

  當然,玉樹還有人們追逐綠色的動人故事。

  當我們輾轉到達玉樹州曲麻萊縣葉格鄉時,鄉黨委書記白瑪正忙于將村里的舊房子改建為司機之家。“109國道穿過了葉格鄉,不少貨車司機選擇在我們村歇腳。有了司機之家,就可以讓更多的司機留下來。”白瑪說。

  為了留住司機,發展國道經濟,白瑪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清理整個鄉的衛生。“以前貨車經過,隨處丟下的垃圾很多。從2021年開始,我們動員生態管護員、村民一起清理沿線垃圾。”白瑪將109國道附近劃分為6個網格,分段治理垃圾。

  顯然,白瑪的治理非常有效,如今的國道邊上已看不見一點垃圾。為了讓村民有個美麗的家園,白瑪還在路邊建起了小小的花圃。“你看!現在街上干凈吧!”白瑪的話語中滿是自信和自豪。

  走出街道,村里同樣干凈整潔。“鄉政府花大力氣實施危房改造項目,給有需要的群眾建新房,修村道裝路燈種樹,家家戶戶爭取‘最整潔’的流動紅旗,村子環境越來越好!”在村里新修的生態觀光道上散步的牧民扎西達吉說。

  村里環境好了,也吸引回了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忠尕便是其中之一。忠尕原先在治多縣打工,看到不少司機在村里找吃飯的地方,他便在國道邊租了間房,開起了特色餐館。“一個月能掙9000多,多虧了政府!”忠尕笑著說。

  因綠而生,向綠而興。玉樹的綠色發展之路,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玉樹這顆高原明珠,不僅因其獨特的自然風光而閃耀,更因其堅定的綠色發展理念而光彩奪目。

作者 丁玉梅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最近2019免费中文字幕6|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电影|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成人无码视频97免费|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乱子伦 | 无码少妇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动态| 中文字幕1级在线|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伊甸园|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 AV无码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日日麻批免费40分钟无码|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性色|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 中文字幕乱偷无码AV先锋| 成人无码a级毛片免费| 亚洲 无码 在线 专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少女视频在线观看完整版中文| 亚洲av综合avav中文| 色欲A∨无码蜜臀AV免费播|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视频|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伊人久久无码精品中文字幕|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蜜桃|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中文|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午夜中文字幕精品黄网站 | 内射人妻少妇无码一本一道 | 性无码专区一色吊丝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毛片无码| 亚欧免费无码aⅴ在线观看| 五月丁香啪啪中文字幕| 在线天堂中文WWW官网| AA区一区二区三无码精片|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 婷婷四虎东京热无码群交双飞视频|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