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從數據中心拔地而起,到網絡動脈暢通無阻;從項目集群落地生根,到人才生態持續完善……西寧憑借充盈的清潔能源、得天獨厚的冷涼氣候以及關鍵的戰略區位優勢,加快發展以綠色算力為引領的新質生產力,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因地制宜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人才隊伍建設,為青海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向“綠”圖強 增添新動能
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川工業園區青海圖靈小鎮項目建設現場,一座約40米高的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運料車輛來回穿梭、大型機械不停作業,施工人員穿梭于其間,開足馬力忙建設。
2月26日,西寧開發區與國內數字化算力頭部企業新華三技術有限公司(H3C)簽約綠色算力重大投資項目。該項目是西寧開發區搶抓國家“東數西算”重大戰略機遇,按照省市關于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算力產業的決策部署,聚焦做好“綠算+綠電”融合發展文章,引進目前全省投資最大的綠色算力項目。
“這是我們打造的第六個‘圖靈小鎮’,也是全國第一個綠色‘圖靈小鎮’,總建筑面積達17000平方米,屆時將配備數據機房、中控室等。”新華三集團青海代表處總經理張功說,該項目計劃總投資70億元,規劃建設10000P綠色算力中心,打造集智算服務、技術研發、應用創新、教育培訓、產業孵化等功能區為一體的產業小鎮。一期2000P算力將于今年5月上線,建成后將成為西部地區領先的綠色智能計算基地。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西寧擁有得天獨厚的清潔能源優勢,青海省清潔能源裝機占比93%,新能源裝機占比超過69%,居全國第一。氣候冷涼,夏季平均氣溫僅18.3攝氏度,是“天然涼港”,機房制冷成本低,較其他地區相比,投資成本可降低20%,有效削減運營成本約30%。
西寧市立足全國全省發展大局,聚焦生態文明高地、產業“四地”建設中“一個創新基地、三個中心城市”定位,通過深入探索資源創新、優化產業布局、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等舉措,實現經濟的“含金量”與“含綠量”高度契合。
今年以來,西寧市貫通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工業運行全過程,建清單、優機制、深謀劃、強招商,深化政企雙向良性互動,為全市穩企業生產、穩工業運行、穩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能。
精心謀劃招商引資項目233項,計劃總投資1909.7億元。加大外出招商和項目對接力度,一季度全市累計外出招商78次,與比亞迪、中國綠發集團、北京建龍等219家企業對接洽談鈉離子電池工廠儲能一體化、青藏地區數智化物流平臺、20萬噸鋁箔等124個項目,完成省外到位資金64.29億元。
簽約“青海圖靈小鎮”、中凱國源石墨烯快充鋰離子短條板電池生產、綠算產業聯盟“青海綠算智能產業基地”等78個項目,簽約金額438.8億元,綠色算力數據標注基地、年處理10萬噸大修渣危廢資源化利用等一批延鏈補鏈項目落地實施。
……
這片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土地上,正釋放出新質生產力的強勁動能,奏響創新發展“奮進曲”。

科技賦能 開辟“新”賽道
智能化大棚里育苗、植保無人機施肥、科技特派員下鄉……春耕時節,科技“煥”新,一派希望的田野景象。
走進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塔爾鎮河州莊村晟錦農業基地的藍莓種植大棚內,濕潤的空氣中彌漫著清甜的果香,成排的藍莓植株整齊排列,枝葉間綴滿累累碩果,表皮還結著一層薄薄的白色果粉。
“為了種出優質藍莓,我們采用‘溫室大棚+基質栽培+水肥一體化’的現代化、綠色高效栽培模式,全方位保障藍莓生長環境,目前藍莓植株成活率已超過90%。”青海晟錦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吳鴻輝介紹,通過將藍莓種植于科學配比的無土基質中,不僅可大幅提高藍莓的生產效率,還推動藍莓生產過程的省力化、標準化和精細化管理,極大提升了產業整體效能。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專家表示,將新質生產力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具有里程碑意義,明確了以現代科技重構農業生產力的戰略方向,標志著我國農業現代化進入系統性變革的新階段。
西寧市持續把服務和引領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作為重要責任和實踐載體,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健全完善平臺體系,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做實科研項目支撐,貫通產學研用鏈條,全力打造西寧農谷·高品質農畜產品科創中心,不斷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
今年以來,西寧市科學技術局堅持把科技賦能作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中心城市建設的重要支撐,加強頂層設計、強化統籌調度、全面查漏補缺,印發西寧農谷·高品質農畜產品科創中心2025年重點任務清單,全面落實4大工程24項專項行動,壓茬推進45項重大科技項目,確保西寧農谷·高品質農畜產品科創中心建設工作的持續性和延續性。
加強選派到西寧市科技特派員的日常管理,整合西寧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專家工作站和科技特派員工作力量,充分調動專家資源,創新制定《西寧市科技特派員服務管理工作細則》,進一步引導科技特派員發揮服務引領帶動作用。
投入市級財政科技專項資金和社會資金680萬元,立項實施高原沙棘品質鑒定與大健康產品開發、舍飼牦牛提質增效綠色養殖與肉品質提升等重點科研項目,全力服務保障西寧國家植物園和國家牦牛技術創新中心建設。
……
“現在我們大面積種植都是用大型機器,效率和以前比提高很多。”“大大縮短育種進程,加快育種進度。”“農業科技的不斷發展,讓我們種田更輕松,更高效。”
一場農業科技革命正在這里轟轟烈烈地上演,科技力量正在讓每一寸土地迸發創新活力,讓每一位農民共享發展成果。
引才育才 激活“一池活水”
“如果您有任何疑問,可以在評論區提問,接下來為您介紹下一個崗位……”3月11日,在城中區2025年“春風行動”暨綠色算力產業人才招聘會上,“AI數字人主播”正在向直播間的觀眾詳細講解招聘企業崗位信息,這種“新奇”的求職招聘模式,吸引了1.5萬人同步觀看。
線上探索創新“云上招聘”新方式,在全省率先開展“AI數字人帶崗”模式;線下求職者們在會場來回穿梭,或駐足細讀招聘信息,或與招聘人員熱切攀談。
在“綠色算力專區”,數據標注員這一崗位引起不少年輕人的關注。“大家應該都知道DeepSeek吧,數據標注員就是DeepSeek高質量輸出的基礎,通俗來說,數據標注員就是人工智能的‘飼養員’。”企業人事專員講解說,幫助求職者了解工作內容、市場前景。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
隨著青海新能源、綠算產業的興起,家門口的就業機會在增加。基于此背景下,“春風行動”如一場“及時雨”,瞄準西寧市新興企業發展前景,為企業覓才,助力全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以“匯企菁英聚園區 助力復產保用工”為主題的專場招聘會,組織青海藍算科技有限公司等103家園區重點企業參加,全力服務重點項目建設和企業生產運行的用工保障。
前瞻布局綠算產業,申報增設人工智能訓練師、數據標注師評價工種,填補新職業認定空白。西寧市各級人社部門以技能為“引擎”,驅動人才“新賽道”。整合14家職業院校資源,成立青海省首個職業技能培訓聯盟,開發綠色產業、數字經濟領域課程,實現“校—企—基地”人才共育。與阿里、華為等頭部企業共建本土化數字技能師資庫,提升技能人才供給的適配性。
眼下,首期“綠色算力產業師資專題培訓班”在成都東軟學院正式開班,來自全省21所職業院校的骨干教師與22家重點企業的60名技術骨干齊聚一堂。標志著西寧市“智力引擎”工程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
此次培訓緊密圍繞西寧綠色算力產業布局,致力于培育出一批兼具專業素養與實踐能力的“雙師型”教學團隊,有效破解產學對接難題。未來,西寧市將進一步深化政校企三方協同育人機制,持續輸出既精通理論教學又熟悉產業實踐的專業師資,以高規格、嚴要求打造本土化的綠色算力師資隊伍,為后續大規模的人才培養筑牢根基。
一大批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正在或已經成為西寧市新興科技創新的生力軍,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儲備人才“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