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綠算崛起,看青海如何勇立潮頭
——2025青海經濟首季觀察之二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當全球數字經濟與“雙碳”目標深度交織,算力“底色”的綠色化已成必然。青海以“綠”破局,借“算”發力,依托全球領先的清潔能源稟賦,將呼嘯的高原風、炙熱的荒漠光、奔騰的江源水,轉化為驅動數字未來的綠色動能。
翻開青海綠色算力產業的首季答卷,不僅有一場群賢畢至、備受矚目的推介會,還有一組組提振人心的數據與產業發展的變化圖景,更有江源青海激蕩綠算藍海的決心與信心。

以“綠”為底 推介會大放異彩
接續去年春天“保護高原生態 共創綠色未來”的誠摯邀約,3月28日,在北京的盎然春意中,以“共筑綠色算力 共繪新質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屆青海綠色算力產業發展推介會如約而至。
青海舉辦此次推介會,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和對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系統展示一年來青海綠色算電協同發展的最新成果,共同分享發展機遇,全面深化交流合作。
30余位算力科學泰斗的思想鋒芒、20余位央企領航者的戰略智慧、160多位行業翹楚的創新火種匯聚一堂……從精心籌備到精彩呈現,這場政、產、學、研的巔峰對話,無疑成為青海發展綠色算力產業的又一里程碑,更讓首季綠色算力產業發展極具吸引力。
“國家‘雙碳’目標和‘東數西算’工程歷史性疊加,為青海開辟了綠色算力跨越式發展的窗口。”
“發展人工智能,關鍵是算力,支撐是能源,未來是清潔能源。”
“青海高位謀劃、強力推進,大力發展綠色算力產業,邁出從‘能源輸出’向‘算力輸出’轉型的重要一步。”
……
與會嘉賓的充分肯定以及陣陣掌聲中,展現出青海“綠色算力宣言”的深入人心。
青海不負眾望,以“充裕清潔瓦特”保障“規模綠色比特”發展。歷經一年,擁有了從“謀”到“定”,快速融入國家算力布局;從“無”到“有”,綠色算力產業集聚成勢;從“小”到“大”,綠色算力規模乘數而上;從“有”到“優”,算力基礎設施全面升級;從“優”到“強”,綠電支撐優勢持續放大;從“淺”到“深”,數據要素潛力加速釋放的6個轉變。
《青海省綠色算電協同發展報告》藍皮書發布;為2024年度使用青海綠電的10家企業頒發綠色電力使用證書;8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超過200億元,較上一屆增長64.9%……推介會現場,每一個環節都擲地有聲,成為熱議話題。
國內著名網絡安全專家、青海省綠色算力產業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陸寶華感慨,整整一年時間里,青海綠色算力產業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且振奮的成績。有人說:“高冷”青海迎來了“高光”時刻。
推介會不僅延續高規格的嘉賓陣容,內容也更加豐富,收獲也更加凸顯,推介會的大放異彩,標志著青海在綠色算力產業領域的布局進一步深化,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點“綠”成金 產業“拔節生長”
截至今年2月,全省算力規模突破1.2萬P,較2024年初增長近30倍。目前,4個萬卡級算力集群建設加快推進,預計年內實現標準機架和算力規模“雙翻番”。
2024年底,全省電力裝機突破7100萬千瓦,清潔能源占比達94.6%,率先實現新能源裝機與發電量“雙主體”。青海正以昂揚姿態,加速從“綠電大省”向“綠電強省”跨越。
持續推進國家“東數西算”骨干節點400G/800G算力網建設,實現到全國其他地區20ms以內的時延,完全滿足大模型訓練和AIGC應用時延要求。
全省5G基站達2.34萬個,每萬人擁有量39.43個,超出全國平均水平近10個。
……
一組組數據,是青海匯眾智、聚眾力,共同書寫綠算發展新篇章的寫照。
不僅如此,在國家相關部委、對口援青和東西部協作省市、行業頭部企業的大力支持下,一大批政務和行業數據、重大項目、企業源源不斷地匯聚青海。
青海點“綠”為金,出臺促進綠色算力產業發展的一攬子政策舉措,初步構建起集方案、措施、標準于一體的政策體系,并以此謀項目、引項目、落項目,與阿里、金山、京東、科大訊飛等7家全國互聯網頭部企業達成戰略合作。
中國電信(國家)數字青海綠色大數據中心、中國移動(青海)高原大數據中心、中國聯通(青海)三江源國家大數據基地等已建項目持續發揮帶動效果,并一同入選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名單,后續布局建設緊隨而上。
全球首個“自發、自儲、自用、自保”的全清潔能源微電網算力中心啟動,國內首個全國產芯片萬卡綠算集群項目點亮啟動,國家超算無錫中心青海大學分中心合閘運行等一個個好消息接踵而至。
阿里云智算基地、百度標注中心、金山智算中心、京東智算私有云、青海圖靈小鎮等項目落地建設,全國首個清潔能源和綠色算力調度中心建成投運,大數據災備中心、災備云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讓業界目光聚焦青海。
“我們能夠幫助青海,在青海建設最好的算力中心,提供最好的算力服務。”紫光股份董事長、新華三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于英濤表示將充分發揮新華三在智算領域的全棧優勢,在西寧加快打造全國第一個綠色圖靈小鎮。
與此同時,青海持續發力,推介會上簽約的項目涵蓋算力中心建設、人工智能產業園、天文大數據等領域,規模顯著提升的同時,技術含量和產業帶動效應也更加突出。
謀定快動,只爭朝夕。項目建設熱潮涌動,算力生態初步形成,可以說,青海綠算產業正在“拔節生長”,這也將為青海打造“綠色算力高地”提供有力支撐。

向“綠”而興 共享數字經濟機遇
如今,在國家相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青海在綠色算電協同方面先試先行,深度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
乘著數字經濟政策東風,向“綠”而興,青海正開啟一場從“中華水塔”到“算力高地”的驚艷蝶變。
青海積極融入“東數西算”國家布局和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立足省情實際,推進清潔能源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基地建設,推動形成“1(西寧-海東核心集群)+2(海南、海西集聚區)+N(其他市州縣)”綠色算力基地發展布局,算力多元泛在、存力安全可靠、運力優質互聯、算存運協同建設的綠色算力體系基本形成。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青海7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既是天文氣象、生物多樣性等數據資源集聚地,也必將成為綠算生態繁育成長的沃土。從春晚上驚艷世界的東北秧歌智能訓練,到服務“東數西算”的算力基地,三江之源正在加速轉型高原綠算藍海。這也就意味著青海需要更加強化數據在特色領域的應用賦能,可喜的是,天文、氣象、鹽湖、旅游、農牧、生態等具有本地特色的典型應用場景正在加速孵化。
面向未來,布局綠算就是贏得主動、贏得先機。
“我們愿與青海相互成就。”上海燧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首席運營官張亞林的一句話道出了每一個選擇青海、選擇綠色算力的“合伙人”的心聲。
在共赴綠色創新與生態共贏的新征程上,眾行致遠,就是要讓青海的每一FLOPS算力都承載生態價值,讓每一座算力中心變身“負熵工廠”,兌現碳中和目標。
以綠電孕育綠算,綠電綠算協同發展,正是青海發展綠色算力的真正價值所在。
打造國家綠色算力服務“先鋒區”,力爭2027年算力規模超10萬P,2030年突破20萬P;培育人工智能大模型、新型儲能等新興業態;構建一體化算力網西部“試驗區”,聯合甘陜寧新探索區域協同調度體系,承接東部算力需求;建設數據要素流通“創新區”,深化算力與生態、鹽湖、旅游等領域融合,搭建多層次開放合作平臺……四大戰略方向振奮人心,顯示出青海堅持綠色發展的堅定決心。
高原綠算,時代作答!
如今,青海綠算發展勢頭強勁,正在全力開辟高海拔欠發達地區的高質量發展新路,這也就意味著要敢于迎難而上,在提升電網穩定性、培育引進高端人才等方面積極發力。相信憑借青海持續完善的要素供給和服務保障體系,必將吸引更多企業選擇投資青海,共筑新質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