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反復性,極易反彈回潮,有些問題看似解決了,實則未然,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實則是“暗流涌動”。一些小的作風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徹底根治,任由其滋長蔓延,久而久之,那些“沉疴頑疾”便會沉渣泛起、卷土重來,繼而引發“連鎖反應”“次生災害”,到那時原本的“小草”會長成根基穩固的“雜草”,腐蝕毀壞的將是“整片森林”。
自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以來,黨員干部在違規吃喝、奢靡浪費、為民服務等方面的作風均有明顯好轉,但仍有個別地方不容忽視。例如,有的干部和組織玩起了“躲貓貓”,風頭緊了就“收手”,松了便“露頭”,這種“避風頭”的心理一方面是黨員干部缺乏對紀律規矩的敬畏之心;另一方面是個別地方抓作風建設松一陣、緊一陣,沒有形成長效機制,讓極個別干部鉆了制度的“空子”;有的黨員干部在面對群眾的“來電”和“呼叫”時,選擇性“失聯”,事情好辦就“上線”,事情棘手便“不在服務區”,在回應群眾訴求時“好的”“收到”“馬上”,但事后卻沒有進行跟蹤問效;有的黨員干部做事只看“結果”不看“效果”,只看是否“完成了”不看是否“完成好了”,只看是否“解決了”不看是否“解決好了”……凡此種種皆是黨員干部的價值觀、政績觀出了問題,沒有真正將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心領神會、學深悟透。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作風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艱巨的任務。有些問題反復出現原因在“里”不在“表”。因此,糾治作風頑疾不能只看“表面”,不究“根源”,不能像割韭菜一般,出現一茬收割一茬,而是要用好調查研究“傳家寶”,深入一線、一探究竟。通過實地走訪、查看、座談等方式全面了解問題脈絡,透過現象看本質,深入分析問題背后的深層邏輯,拔出蘿卜帶出泥,看其是個別現象還是群體現象,是偶發性問題還是經常性問題,唯有精準切脈、對癥下藥方能疏通堵點、打通痛點、化解難點,治好作風“陳年老疙瘩”。
作風建設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必須馳而不息、常抓不懈、一嚴到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領導干部不僅是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更是作風建設的引領者和示范者。只有帶好“先頭部隊”,抓好“關鍵少數”,才能形成以上率下的“頭雁效應”。始終“利劍高懸”,建章立制抓作風,以制度管長遠、以制度強鞭策,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露頭就打,形成持久有力震懾,徹底鏟除滋生不正之風的土壤。
思想上松一寸,行動上就會散一尺。一些作風問題與黨員干部信仰的缺失、道德的滑坡不無關系。廣大黨員干部須把學習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與黨章黨規黨紀結合起來,時常對照自查、自省、自警,在學中查、在查中改,不斷夯實黨員干部的信仰之基,增強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從源頭上肅清不正之風產生的土壤,實現作風問題從“面上清除”到“根上轉變”,讓黨員干部在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下專心做事、干凈做事,創造出不負黨、不負人民的新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