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報社新媒體中心主任 苑玉虹
從河湟谷地的田間地頭到三江源頭的雪山沼澤;從基層一線的“新聞富礦”到新聞評論的“黨媒靈魂”;從傳統媒體的骨干記者到全媒體改革的主力先鋒,青海日報高級記者、新媒體中心主任苑玉虹,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牢記48字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職責使命,努力練就“四力”,用手中的筆和鏡頭為時代放歌、為人民抒寫,交出了合格答卷。
她先后30余次獲得青海新聞獎特別獎、一等獎、二三等獎,十余次獲省部級領導批示;入選青海省“昆侖英才·文化名家”優秀人才,并擔任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十屆理事會理事、全國新聞戰線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培訓教師;連續四年獲評青海日報社先進工作者,所在黨支部連續兩年獲評社內先進黨支部;2023年,她所在新媒體中心榮獲“高原先鋒號”稱號,榮獲“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努力追求高度,強化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一直以來,苑玉虹堅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任務,深入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和對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論述,對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和指示批示精神,做學習的“先驅”,不斷提高從事黨媒新聞輿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努力體現溫度,把新聞工作的坐標定在基層。在基層一線的19年,苑玉虹到過青海所有的縣、90%的鄉鎮、1000余個村實地采訪,采寫了大量反映青海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民族團結進步、民生保障等主題的新聞稿件,共計300余萬字。在玉樹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期間,她日夜奔波,報道最前沿的感人故事;在記者站、重點報道組工作期間,她完成了“時代楷模”尕布龍、廉福章、尼都塔生等一批重點人物的采訪報道,唱響了主旋律,弘揚了正能量。
努力挖掘深度,用評論塑造主流媒體的靈魂。在新聞評論部工作期間,苑玉虹同志把多年一線采訪實踐經驗與黨的各項理論路線方針政策有機結合,緊扣新時代新青海建設闡釋宣傳政策、回應群眾關切,推出了一大批優秀的評論文章。所撰寫的重磅評論先后十余次獲得省委主要領導表揚。完成18萬字專著《高地·視野·探索——用好評論武器守好輿論陣地 以青海日報評論為例》;編輯完成青海首套理論評論系列叢書《江源評論系列叢書》7冊。主持或參與國家級、省級課題4項。
努力保持銳度,沖鋒在全媒體改革的前沿。2022年,苑玉虹同志到青海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工作,按照報社媒體融合先行先試的要求,結合主題教育深化學習,強化黨建工作堅固堡壘,一線實戰苦戰勤練本領,設立工作小組完善機制,嚴格遵章守紀嚴謹作風,自身素質持續改進。甘肅積石山6.2級地震發生后,她第一時間組織人員奔赴抗震救災第一線,充分運用融媒體傳播矩陣,制作、編發各類抗震救災信息1784篇,總點擊量125萬;推出短視頻171條,總播放量6261.4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