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生態文明高地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青海新篇章】
打造生態文明高地 守護好“中華水塔”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何 敏
發布時間:2024-09-26 10:49:23
編輯:孔令磊
江源美景。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金秋九月,高原大地處處秋意盎然。從河湟谷地到柴達木盆地,從三江之源到祁連山南麓,廣袤田疇麥菽飄香,山林河湖滿目蔥蘢。

  “三江之源”“中華水塔”,青海生態地位突出,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青海的生態環境關乎國家發展大局、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把青藏高原建設成為生態文明高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賦予青海的重大政治責任和重要歷史使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青海工作,2016年、2021年、2024年三次親臨青海視察、兩次參加全國人大青海代表團審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明確了“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的省情定位,高屋建瓴地指出青海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地位、發展定位。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青海始終牢記“國之大者”,牢牢把握“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和“三個更加重要”戰略地位,堅持全方位、全過程、全地域系統治理,大力實施重大生態保護工程,全力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持續提升環境治理能力水平,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高原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美麗青海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青海深度融入國家戰略,出臺《青海省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以及打造生態文明高地行動方案和總體規劃,以打造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踐新高地為統領,全面推開生態安全屏障新高地、綠色發展新高地、國家公園示范省新高地等“七個新高地”建設,在推進生態文明與美麗青海建設、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方面實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

  初秋時節,來到西寧市湟中區盤道水庫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項目施工現場,只見原來的亂石灘變成了青草地,生態緩沖區域綠意蔥蘢、生機勃勃,生態河道里水流潺潺。“項目建設將為附近三個村新建污水管道和配套設施,并通過緩沖帶生態保護修復等工程的實施,恢復水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提升庫區生態系統健康水平。”湟中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馬成龍說。

  盤道水庫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項目只是青海省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東部湟水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151個分項目中的一個。青海積極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先后實施三江源、祁連山、環青海湖、湟水流域和柴達木盆地等“五大生態板塊”保護修復,持續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在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澤曲河畔的關秀濕地,隨著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來這里棲息的鳥類也越來越多,最多時能有2000多只,它們與周邊的林木、水草一起,構成一個完整而美麗的濕地生態系統。年過七旬的老黨員多杰數十年如一日地義務守護著這些鳥兒。“它們就像我的孩子一樣。”多杰老人說。從成為一名環保志愿者到現在,二十多年間他已經數不清到底救助過多少只鳥了。

  生態保護取得積極成效,“綠色家底”不斷豐厚,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由2022年的57.9%增加到58.12%,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雙縮減”。瀕危、珍貴野生動物種群穩定增長,藏羚羊已恢復到7萬多只,雪豹監測數量超過1200只,青海湖裸鯉從“瀕危”物種降為“易危”物種,資源蘊藏量恢復到12萬多噸,各種鳥類超60萬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好畫卷繪就濃墨重彩的一筆。

  持續深化探索實踐

  堅定不移建好國家公園示范省

  2021年10月,中國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園。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關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試點。青海牢記國家使命,履行“源頭責任”,積極探索實踐,組織實施了一系列原創性改革,探索走出了一條借鑒國際經驗、符合中國國情、彰顯三江源特點的國家公園體制創新之路。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黃河鄉生態管護站,站長加羊多杰每一天都很忙碌。春夏秋冬,無論酷熱還是嚴寒,都阻擋不住加羊多杰認真負責的工作熱情。每個月,他走在巡山巡湖路上的日子都得有二十三四天。

  從人民教師到生態管護站責任人,加羊多杰的人生轉變得益于三江源國家公園的試點和設立。

  總結三江源等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經驗,青海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編制完成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方案和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現代化建設總體方案。開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全省109處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調整為83處。

  祁連山國家公園試點工作全面完成,將生態保護、民族團結等融為一體,首創“村兩委+”社區共建共享模式;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有序開展,著力構建“1+10+X”規劃體系,形成高原獨有的“水草魚鳥獸”共生生態系統,昆侖山國家公園前期扎實推進;全省14.6萬牧民放下牧鞭,當上管護員,國家公園已經成為青海對外展示大美的新窗口、新形象。

  嚴守生態保護底線

  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

  秋天的早晨,溫柔婉約的西寧市北川河濕地公園,天空湛藍、水波粼粼、淺灘處處、飛鳥嬉戲,一番“此景只應天上有”的景象。

  黨的十八大以來,青海始終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紅線、底線、高壓線,積極保護、有所作為,推動生態建設從注重保護向主動作為轉變,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保障高原藍天、碧水、凈土,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出臺青海省構建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的實施意見、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等,加快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扎實開展湟水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堅行動,統籌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加快西寧、海西、玉樹“無廢城市”創建,高標準創建“潔凈青海”,危險廢物“回頭看”131項問題整改率達100%。

  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優良。全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多年保持在96%以上,長江、黃河干流、瀾滄江出省境斷面水質保持II類及以上,年均出境清潔水量在600億立方米以上。重點生態功能區水源涵養能力顯著提高,“兩屏三區”生態安全格局加快構建,“中華水塔”日益堅固而豐沛。

  深耕厚植生態經濟發展潛力

  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協同推進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景色壯美,生態地位突出,如何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是青海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命題。

  “我們建成了全國首條綠電大通道,向全國15個省區市源源不斷輸送綠電,青海綠電點亮了北京大興機場、杭州亞運會等比賽場館。現在我們正在規劃第二條、第三條綠電大通道。”今年5月24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省委副書記、省長吳曉軍在談及清潔能源產業發展時說。

  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青海牢記“國之大者”,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積極探索“兩山”轉化通道。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光伏產業園區內,超過700萬塊光伏板逐光而列、連綿起伏,遠遠望去,就像熠熠生輝的藍色海洋,而在這個“海洋”里、光伏板下的草叢中,上萬只“光伏羊”逐草而生,形成了獨特的光伏牧場。截至目前,海南州共和縣光伏牧場面積達0.332萬公頃(4.98萬畝),輻射帶動村集體經濟15個、農牧戶3827戶,年周期性可飼養藏羊1.66萬只,增加收益137萬元,節約飼草成本200余萬元。

  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受益于近年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民和縣果品面積達5200余公頃(78000余畝),成為青海高原名副其實的“瓜果之鄉”。

  立足資源稟賦和區域特征,青海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確定產業“四地”戰略路徑——

  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逐步形成鉀、鈉、鎂、鋰、氯五大產業集群,2023年鹽湖產業產值達580多億元,鉀肥產量占全國的77%。

  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2023年清潔能源裝機突破510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突破3800萬千瓦。得益于鹽湖產業和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青海28.3萬脫貧群眾通過就業務工、土地流轉、參與管理等多種形式有了穩定收益。

  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碧波蕩漾青海湖、“天空之鏡”茶卡鹽湖、多彩翡翠湖、祁連山下好牧場、門源花海等享譽國內外,大柴旦星空、祁連天境圣湖營地入選國家4C級自駕營地,山宗水源凈土、地球第三極品牌形象更加彰顯。

  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截至今年5月,青海有一千余萬公頃(1.5億多畝)有機監測草原,800多萬頭牛羊實現原產地溯源,鮭鱒魚產量占全國40%,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有機畜產品、冷水魚生產基地。

  新征程上,青海將大力推進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堅持以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青海新篇章。

推薦閱讀
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舉行
省政府常務會議召開 吳曉軍主持
“鐵科技”賦能“流動國慶”生機盎然
國慶假期開啟賞析模式
2024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候選名單的公示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公告
首批高原康養游客抵達西寧
西寧市城中區第二屆中小學生校園藝術節來啦
24H熱點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山水“顏...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打造生態文明高地】以“綠色...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打造生態文明高地】綠映江源...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打造生態文明高地】以綠之墨...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打造生態文明高地】生態揚帆...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心懷“國...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 打造生態文明高地】規劃引領...
卓瑪措的“逆襲”——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一線報道之十
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公布 西寧市位居全國第六
黃河源頭監測到125只黑頸鶴寶寶
熱點圖片
“鐵科技”賦能“流動國慶”生機盎然
“鐵科技”賦能“流...
水上雅丹
水上雅丹
青藏電力天路:高空巡檢 穩固能源大動脈
青藏電力天路:高空...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青海新篇章】青海:踔厲奮發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
【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講好查朗寺的紅色故事——青海民族團結進步典型事跡系列報道之四
【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首批高原康養游客抵達西寧——西寧市打造黃金海拔康養之都系列報道之一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青海海東:百億級綠色算力項目建設熱潮涌動——走進重點項目建設現場⑧
【新時代 新征程 新...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青海故事】東升村蝶變記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青海新篇章】
打造生態文明高地 守護好“中華水塔”

青海日報
2024-09-26 10:49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青海新篇章】
打造生態文明高地 守護好“中華水塔”

青海日報
2024-09-26 10:49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青海新篇章】
打造生態文明高地 守護好“中華水塔”

  • 2024-09-26 10:49:23
  • 來源:青海日報
江源美景。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金秋九月,高原大地處處秋意盎然。從河湟谷地到柴達木盆地,從三江之源到祁連山南麓,廣袤田疇麥菽飄香,山林河湖滿目蔥蘢。

  “三江之源”“中華水塔”,青海生態地位突出,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青海的生態環境關乎國家發展大局、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把青藏高原建設成為生態文明高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賦予青海的重大政治責任和重要歷史使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青海工作,2016年、2021年、2024年三次親臨青海視察、兩次參加全國人大青海代表團審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明確了“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的省情定位,高屋建瓴地指出青海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地位、發展定位。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青海始終牢記“國之大者”,牢牢把握“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和“三個更加重要”戰略地位,堅持全方位、全過程、全地域系統治理,大力實施重大生態保護工程,全力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持續提升環境治理能力水平,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高原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美麗青海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青海深度融入國家戰略,出臺《青海省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以及打造生態文明高地行動方案和總體規劃,以打造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踐新高地為統領,全面推開生態安全屏障新高地、綠色發展新高地、國家公園示范省新高地等“七個新高地”建設,在推進生態文明與美麗青海建設、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方面實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

  初秋時節,來到西寧市湟中區盤道水庫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項目施工現場,只見原來的亂石灘變成了青草地,生態緩沖區域綠意蔥蘢、生機勃勃,生態河道里水流潺潺。“項目建設將為附近三個村新建污水管道和配套設施,并通過緩沖帶生態保護修復等工程的實施,恢復水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提升庫區生態系統健康水平。”湟中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馬成龍說。

  盤道水庫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項目只是青海省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東部湟水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151個分項目中的一個。青海積極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先后實施三江源、祁連山、環青海湖、湟水流域和柴達木盆地等“五大生態板塊”保護修復,持續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在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澤曲河畔的關秀濕地,隨著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來這里棲息的鳥類也越來越多,最多時能有2000多只,它們與周邊的林木、水草一起,構成一個完整而美麗的濕地生態系統。年過七旬的老黨員多杰數十年如一日地義務守護著這些鳥兒。“它們就像我的孩子一樣。”多杰老人說。從成為一名環保志愿者到現在,二十多年間他已經數不清到底救助過多少只鳥了。

  生態保護取得積極成效,“綠色家底”不斷豐厚,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由2022年的57.9%增加到58.12%,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雙縮減”。瀕危、珍貴野生動物種群穩定增長,藏羚羊已恢復到7萬多只,雪豹監測數量超過1200只,青海湖裸鯉從“瀕危”物種降為“易危”物種,資源蘊藏量恢復到12萬多噸,各種鳥類超60萬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好畫卷繪就濃墨重彩的一筆。

  持續深化探索實踐

  堅定不移建好國家公園示范省

  2021年10月,中國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園。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關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試點。青海牢記國家使命,履行“源頭責任”,積極探索實踐,組織實施了一系列原創性改革,探索走出了一條借鑒國際經驗、符合中國國情、彰顯三江源特點的國家公園體制創新之路。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黃河鄉生態管護站,站長加羊多杰每一天都很忙碌。春夏秋冬,無論酷熱還是嚴寒,都阻擋不住加羊多杰認真負責的工作熱情。每個月,他走在巡山巡湖路上的日子都得有二十三四天。

  從人民教師到生態管護站責任人,加羊多杰的人生轉變得益于三江源國家公園的試點和設立。

  總結三江源等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經驗,青海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編制完成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方案和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現代化建設總體方案。開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全省109處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調整為83處。

  祁連山國家公園試點工作全面完成,將生態保護、民族團結等融為一體,首創“村兩委+”社區共建共享模式;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有序開展,著力構建“1+10+X”規劃體系,形成高原獨有的“水草魚鳥獸”共生生態系統,昆侖山國家公園前期扎實推進;全省14.6萬牧民放下牧鞭,當上管護員,國家公園已經成為青海對外展示大美的新窗口、新形象。

  嚴守生態保護底線

  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

  秋天的早晨,溫柔婉約的西寧市北川河濕地公園,天空湛藍、水波粼粼、淺灘處處、飛鳥嬉戲,一番“此景只應天上有”的景象。

  黨的十八大以來,青海始終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紅線、底線、高壓線,積極保護、有所作為,推動生態建設從注重保護向主動作為轉變,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保障高原藍天、碧水、凈土,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出臺青海省構建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的實施意見、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等,加快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扎實開展湟水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堅行動,統籌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加快西寧、海西、玉樹“無廢城市”創建,高標準創建“潔凈青海”,危險廢物“回頭看”131項問題整改率達100%。

  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優良。全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多年保持在96%以上,長江、黃河干流、瀾滄江出省境斷面水質保持II類及以上,年均出境清潔水量在600億立方米以上。重點生態功能區水源涵養能力顯著提高,“兩屏三區”生態安全格局加快構建,“中華水塔”日益堅固而豐沛。

  深耕厚植生態經濟發展潛力

  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協同推進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景色壯美,生態地位突出,如何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是青海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命題。

  “我們建成了全國首條綠電大通道,向全國15個省區市源源不斷輸送綠電,青海綠電點亮了北京大興機場、杭州亞運會等比賽場館。現在我們正在規劃第二條、第三條綠電大通道。”今年5月24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省委副書記、省長吳曉軍在談及清潔能源產業發展時說。

  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青海牢記“國之大者”,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積極探索“兩山”轉化通道。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光伏產業園區內,超過700萬塊光伏板逐光而列、連綿起伏,遠遠望去,就像熠熠生輝的藍色海洋,而在這個“海洋”里、光伏板下的草叢中,上萬只“光伏羊”逐草而生,形成了獨特的光伏牧場。截至目前,海南州共和縣光伏牧場面積達0.332萬公頃(4.98萬畝),輻射帶動村集體經濟15個、農牧戶3827戶,年周期性可飼養藏羊1.66萬只,增加收益137萬元,節約飼草成本200余萬元。

  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受益于近年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民和縣果品面積達5200余公頃(78000余畝),成為青海高原名副其實的“瓜果之鄉”。

  立足資源稟賦和區域特征,青海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確定產業“四地”戰略路徑——

  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逐步形成鉀、鈉、鎂、鋰、氯五大產業集群,2023年鹽湖產業產值達580多億元,鉀肥產量占全國的77%。

  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2023年清潔能源裝機突破510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突破3800萬千瓦。得益于鹽湖產業和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青海28.3萬脫貧群眾通過就業務工、土地流轉、參與管理等多種形式有了穩定收益。

  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碧波蕩漾青海湖、“天空之鏡”茶卡鹽湖、多彩翡翠湖、祁連山下好牧場、門源花海等享譽國內外,大柴旦星空、祁連天境圣湖營地入選國家4C級自駕營地,山宗水源凈土、地球第三極品牌形象更加彰顯。

  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截至今年5月,青海有一千余萬公頃(1.5億多畝)有機監測草原,800多萬頭牛羊實現原產地溯源,鮭鱒魚產量占全國40%,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有機畜產品、冷水魚生產基地。

  新征程上,青海將大力推進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堅持以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青海新篇章。

作者 何 敏
編輯:孔令磊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无码| 中文无码制服丝袜人妻av| 波多野结衣在线aⅴ中文字幕不卡| 亚洲日韩av无码| 天堂√在线中文资源网| 草草久久久无码国产专区|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蜜桃|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性色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一本一道AV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导航 |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无韩国r级电影| 亚洲爆乳无码精品AAA片蜜桃| 熟妇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无码AV波多野吉衣|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AV色欲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日韩专区无码人妻|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A∨精品影院| 亚洲ⅴ国产v天堂a无码二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日本乱中文字幕系列| 中文一国产一无码一日韩|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7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天堂中文久久久久| A狠狠久久蜜臀婷色中文网| 最近中文国语字幕在线播放| 亚洲av中文无码| 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 亚洲av无码av制服另类专区| 国产午夜鲁丝无码拍拍| 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