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圖片報道
【文化中國行】
一座千年古城的“新”與“舊”——“尋跡青海”系列報道之八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丁玉梅
發布時間:2024-07-28 07:48:25
編輯:孔令磊

俯瞰門源古城。門源縣文化館文物辦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經年,數次與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古城相遇,只沉浸在門源油菜花文化旅游節的熱鬧中,卻沒仔細留意古城的樣子。

  夏日,循著門源回族自治縣古文物的“足跡”,再次來到門源古城,現在少了游人的古城遺址,變得寬廣立體,即使門口排排筆直的楊樹,也難掩這千年四方古城磅礴的氣勢。

  門源古城在門源縣城東南角,距離縣城近1公里。古城南臨浩門河,卻高出浩門河河床約80米,北靠巍峨祁連山,東西皆為深溝,矗立在浩門川的高大古城,在陽光下,像一名默默無言的戰士,沉著守護整個門源。

  據《大通縣志》記載:浩門古城為宋神宗熙寧年間(1068年-1071年)所筑,原名達南城,此城建成后210年間,金夏曾交替占領過此城,元代沿用,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修復此城,屯兵戍守。

  根據相關記載,古城呈長方形,東西長369.5米,南北寬333米。東面馬面4個,南北各3個,每個馬面長10米,底寬4.5米,頂寬4米,東面有明顯的護城壕。

  不過,現存的城墻高10米,底寬24米,頂寬2.5米。東南角為大城門,門寬13米。城墻東北角缺口8.2米,西北角缺口8.6米,城墻夯筑,夯土層0.1米。只有南墻的馬面,依稀能辨別。

  說起門源古城,可能當地人也有些踟躕,這里該稱為門源古城還是浩門古城?

  記者與門源縣文化館文物辦主任趙平,翻閱資料尋找門源古城名稱的歷史沿革發現:1987年5月10日“二普”中登記為門源古城;《中國文物地圖集》(青海分冊)中記載為浩門故城;《門源縣志》記載為古城;1986年5月27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稱浩門古城;“三普”中沿用門源古城。

  “有史料記載,當年城內曾按東西南丁字形三條大豗,井然有序。經年累月,這些已無從考證,但是你看,這些是我們從城內收集到的瓦片、陶罐殘片,也從側面佐證了這一說法。”趙平所展示的殘片,不少還能看見起伏紋路。

  2013年3月5日,門源宋代古城被國務院公布確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如今,門源古城四周已用柵欄圍了起來,以保護古城不受牲畜、人為的破壞。

  “堅定文化自信,離不開對中華民族歷史的認知和運用。”為了守住古城的“舊”,2022年,門源縣實施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門源段)保護展示中心項目時,在門源古城修建了木棧道。

  1300多米長的木質棧道,游客可以全方位領略古城遺址的魅力。“無意間看到縣城東街,有古城標識牌,我們進來了解后才發現,古城還是宋代的!”來自甘肅的游客哈強沿著棧道邊拍照邊感慨。

  有了木棧道后,既保護了古城,守住了古城的舊樣子,也讓門源文旅多了份厚重與古樸。與此同時,千年古城迎接著五湖四海的游客,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查看古城修復情況。丁玉梅/攝

  2022年,韋林通過門源縣文體廣電局的招聘來到門源古城工作,成為古城文保員。“平時查看古城城墻有沒有坍塌,有沒有安全隱患,工作不算多忙。”不過今年,韋林卻是早早忙了起來。

  今年4月份,門源古城實施門源古城東城墻保護修繕工程,工人進場修繕,韋林也跟著忙起來。

  門源古城露天保存,其保存狀況容易受到區域地質環境、自然環境條件的影響。古城歷經千百年的滄桑,在長期自然因素影響作用下,古城遺址本體各部位均發育有不同程度的病害,發育病害主要表現為裂縫、沖溝、掏蝕和人為破壞等,尤以坍塌病害對文物本體破壞最為嚴重。根據現場調查顯示,門源古城東城墻發育病害正處于活躍狀態。

  隨著區域自然環境與氣候環境的惡化,加之地震的作用,古城發育病害有累進加劇之趨勢,病害的持續發育已直接危及到文物本體的整體性、穩定性和安全性,影響古城真實性和完整性的傳承。

  門源古城東城墻保護修繕工程,目前修繕已完成近一半。來到東城墻,新修繕好的小片土墻,覆蓋著一層無紡布。項目總監代表李小合向記者解釋,修繕好的墻面還未干透,不能曝曬只能慢慢陰干。

  “最難的還是找到合適的土!”李小合說,他們運來了好幾個地方的白土,只有一種土合適,僅僅是白土還不行,黑土、紅土都要有,混合后不斷調整顏色,直到土的顏色跟古城墻的顏色一致,才能使用。

  每年,門源縣會在古城舉辦油菜花文化旅游節。五湖四海的游客和當地群眾,望著千年前古城遺址,聞著金色油菜花的芬芳,耳邊舞臺上的鼓點和千年前的鼓聲,漸漸合在一起,這一刻古城“活”了,和這座年輕的縣城一起,帶著門源縣各族群眾的期盼,走向新的征程。

推薦閱讀
陳剛:因地制宜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陳剛主持
青海組織蔬菜企業與廣東供港蔬菜銷售大戶“相親”
青海省河南縣成立70年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斐然
青海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啟動防汛四級應急響應
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大"揭榜掛帥"項目招標公告
海東:青海最大"供港澳"蔬菜基地豆苗采摘外運
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成立70周年新聞發布會召開
24H熱點
【文化中國行】一座千年古城的“新”與“舊”——...
【再走青藏線——傳承弘揚“兩路”精神】甘當通衢...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旅游季 他們守護旅客平安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入住“安心房” 心里暖洋洋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美好的校園又回來了”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民和災后重建跑出加速度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青字號”因綠出彩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我護青山多秀美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乘風揚...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攜“新”出海 “青字號”釋...
熱點圖片
魅力花海引客來
魅力花海引客來
百余件軍模亮相西寧
百余件軍模亮相西寧
聚力賦能,民營經濟向“新”“質”遠
聚力賦能,民營經濟...
“高原味道”誘人 青海土特產走俏
“高原味道”誘人 青...
“夏都樞紐”中的紅色傳承
“夏都樞紐”中的紅...
西寧市人才夜市開市70家企業進場攬才
西寧市人才夜市開市7...
都蘭縣第七屆生態文化旅游季開幕
都蘭縣第七屆生態文...
授人以“魚”能致富——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一線報道之五
授人以“魚”能致富...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文化中國行】
一座千年古城的“新”與“舊”——“尋跡青海”系列報道之八

青海日報
2024-07-28 07:48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文化中國行】
一座千年古城的“新”與“舊”——“尋跡青海”系列報道之八

青海日報
2024-07-28 07:48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文化中國行】
一座千年古城的“新”與“舊”——“尋跡青海”系列報道之八

  • 2024-07-28 07:48:25
  • 來源:青海日報

俯瞰門源古城。門源縣文化館文物辦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經年,數次與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古城相遇,只沉浸在門源油菜花文化旅游節的熱鬧中,卻沒仔細留意古城的樣子。

  夏日,循著門源回族自治縣古文物的“足跡”,再次來到門源古城,現在少了游人的古城遺址,變得寬廣立體,即使門口排排筆直的楊樹,也難掩這千年四方古城磅礴的氣勢。

  門源古城在門源縣城東南角,距離縣城近1公里。古城南臨浩門河,卻高出浩門河河床約80米,北靠巍峨祁連山,東西皆為深溝,矗立在浩門川的高大古城,在陽光下,像一名默默無言的戰士,沉著守護整個門源。

  據《大通縣志》記載:浩門古城為宋神宗熙寧年間(1068年-1071年)所筑,原名達南城,此城建成后210年間,金夏曾交替占領過此城,元代沿用,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修復此城,屯兵戍守。

  根據相關記載,古城呈長方形,東西長369.5米,南北寬333米。東面馬面4個,南北各3個,每個馬面長10米,底寬4.5米,頂寬4米,東面有明顯的護城壕。

  不過,現存的城墻高10米,底寬24米,頂寬2.5米。東南角為大城門,門寬13米。城墻東北角缺口8.2米,西北角缺口8.6米,城墻夯筑,夯土層0.1米。只有南墻的馬面,依稀能辨別。

  說起門源古城,可能當地人也有些踟躕,這里該稱為門源古城還是浩門古城?

  記者與門源縣文化館文物辦主任趙平,翻閱資料尋找門源古城名稱的歷史沿革發現:1987年5月10日“二普”中登記為門源古城;《中國文物地圖集》(青海分冊)中記載為浩門故城;《門源縣志》記載為古城;1986年5月27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稱浩門古城;“三普”中沿用門源古城。

  “有史料記載,當年城內曾按東西南丁字形三條大豗,井然有序。經年累月,這些已無從考證,但是你看,這些是我們從城內收集到的瓦片、陶罐殘片,也從側面佐證了這一說法。”趙平所展示的殘片,不少還能看見起伏紋路。

  2013年3月5日,門源宋代古城被國務院公布確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如今,門源古城四周已用柵欄圍了起來,以保護古城不受牲畜、人為的破壞。

  “堅定文化自信,離不開對中華民族歷史的認知和運用。”為了守住古城的“舊”,2022年,門源縣實施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門源段)保護展示中心項目時,在門源古城修建了木棧道。

  1300多米長的木質棧道,游客可以全方位領略古城遺址的魅力。“無意間看到縣城東街,有古城標識牌,我們進來了解后才發現,古城還是宋代的!”來自甘肅的游客哈強沿著棧道邊拍照邊感慨。

  有了木棧道后,既保護了古城,守住了古城的舊樣子,也讓門源文旅多了份厚重與古樸。與此同時,千年古城迎接著五湖四海的游客,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查看古城修復情況。丁玉梅/攝

  2022年,韋林通過門源縣文體廣電局的招聘來到門源古城工作,成為古城文保員。“平時查看古城城墻有沒有坍塌,有沒有安全隱患,工作不算多忙。”不過今年,韋林卻是早早忙了起來。

  今年4月份,門源古城實施門源古城東城墻保護修繕工程,工人進場修繕,韋林也跟著忙起來。

  門源古城露天保存,其保存狀況容易受到區域地質環境、自然環境條件的影響。古城歷經千百年的滄桑,在長期自然因素影響作用下,古城遺址本體各部位均發育有不同程度的病害,發育病害主要表現為裂縫、沖溝、掏蝕和人為破壞等,尤以坍塌病害對文物本體破壞最為嚴重。根據現場調查顯示,門源古城東城墻發育病害正處于活躍狀態。

  隨著區域自然環境與氣候環境的惡化,加之地震的作用,古城發育病害有累進加劇之趨勢,病害的持續發育已直接危及到文物本體的整體性、穩定性和安全性,影響古城真實性和完整性的傳承。

  門源古城東城墻保護修繕工程,目前修繕已完成近一半。來到東城墻,新修繕好的小片土墻,覆蓋著一層無紡布。項目總監代表李小合向記者解釋,修繕好的墻面還未干透,不能曝曬只能慢慢陰干。

  “最難的還是找到合適的土!”李小合說,他們運來了好幾個地方的白土,只有一種土合適,僅僅是白土還不行,黑土、紅土都要有,混合后不斷調整顏色,直到土的顏色跟古城墻的顏色一致,才能使用。

  每年,門源縣會在古城舉辦油菜花文化旅游節。五湖四海的游客和當地群眾,望著千年前古城遺址,聞著金色油菜花的芬芳,耳邊舞臺上的鼓點和千年前的鼓聲,漸漸合在一起,這一刻古城“活”了,和這座年輕的縣城一起,帶著門源縣各族群眾的期盼,走向新的征程。

作者 丁玉梅
編輯:孔令磊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 精品视频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浪潮av| 欧美日韩中文在线视免费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中文字幕| 午夜无码国产理论在线| 伊人蕉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野战 |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电影|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中文在线观看 | 色综合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三|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 伊人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未满十八18禁止免费无码网站|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 无码精品第一页|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日本中文字幕电影|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牲色| 曰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午夜乱理片无码|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码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区| 被夫の上司に犯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有码无码AV|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超碰|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天天| 人妻无码人妻有码中文字幕|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