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建設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省 畫好共同富裕“同心圓” 青海新聞網" > 聚力建設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省 畫好共同富裕“同心圓” 青海新聞網" />
  • <strike id="8csq8"><acronym id="8csq8"></acronym></strike>
    <button id="8csq8"></button>
  • <button id="8csq8"><input id="8csq8"></input></button>
    <abbr id="8csq8"></abbr>
    <button id="8csq8"></button>
    <button id="8csq8"><input id="8csq8"></input></button>
    <rt id="8csq8"><delect id="8csq8"></delect></rt>
  • 站內檢索:
    您的位置: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  /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  /  頭條要聞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
    聚力建設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省 畫好共同富裕“同心圓”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魏 爽    發布時間:2024-05-28 08:13    編輯:何繼紅
    班彥村繡娘手繡“太陽花”。互組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5月青海,藍天白云、山花爛漫。

      在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班彥村,青繡制作、酩餾酒釀造、生態農莊等產業蒸蒸日上,民族團結之花開滿鄉村振興之路;在青海圣源地毯集團有限公司,一件件華美精致的藏毯編織著美好生活,成為青海特色產業走向世界的“金名片”;在西寧市城西區文匯路街道文亭巷社區,各族居民在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中交往交流交融;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沙柳河鎮果洛藏貢麻村,各族群眾和睦相處、團結進步、共話發展……

      青海多民族集聚、多文化薈萃,全省現有54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比達到49.74%,是全國少數民族占比最高和民族區域自治面積最大的省。黨的十八大以來,青海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突出重點、探索實踐、攻堅克難,聚全省之力持續打造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的“青海樣板”,全省所有市州、93.3%的縣(市區)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走在全國前列,開創了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更聚人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青海、兩次參加全國人大青海代表團審議,對進一步做好青海民族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作出了重要指示,為青海的發展擘畫藍圖、把脈定向。

      牢記諄諄囑托,不負殷殷期望。青海省委、省政府始終把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省作為全局性、根本性、長遠性工作常抓不懈,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青海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明確提出“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擦亮民族團結品牌底色”。

      大美青海,各族群眾同心共奏團結進步偉大樂章,共同培育團結進步美麗之花,共走團結進步康莊大道。從城市社區到農村牧區,從機關到學校,從企業到軍營,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活動全面深入地展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成果豐碩。

      “民族團結有正氣,如同自家親兄弟。凝心聚力如一家,生活幸福開紅花。”“馬蓮花開哈的一河灘,刺梅花笑破了臉蛋。各民族團結的大家園,共創個美好的明天。”在青海河湟地區,到處傳唱著這樣的“花兒”。一首首曲兒,唱出了青海兒女手足相親的幸福生活,也道盡了美好現實中激動人心的巨大變化。

      團結進步得益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青海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四級黨委書記抓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抓示范單位動態管理等一系列創新舉措,堅持把思想引領作為先導性、基礎性工作,把民族團結納入干部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成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中心,籌建專家智庫,成立3個省級研究基地,連續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創立馬背宣講隊、雙語專家團、宗教人士宣講組等特色宣講隊伍,用帶有“泥土氣”“糌粑香”的方式,把黨的惠民政策和群眾關心的問題講清楚,把黨聲化為民心,各族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更加堅定。

    石榴花開,籽籽同心。李娜 魏雅琪 攝

      講好民族團結故事

      各民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更緊密

      積石山6.2級地震發生后,青海漢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等各民族群眾互幫互助、共克時艱,許多同胞自發遠道而來,為受災群眾免費做飯,當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青海拉面送到受災群眾面前時,很多人熱淚盈眶,在危急時刻展現了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強大凝聚力、向心力。

      西寧夏都隊、海東青海拉面隊、海南龍羊隊、海北祁連山藏羊隊、海西柴達木枸杞隊、黃南熱貢藝術隊、果洛格薩爾隊、玉樹牦牛隊……這個夏季,“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超級聯賽點燃了整個青海大地,賽場內外,各族群眾充分發揮自身創造力,一幅民族團結一家親、以體育搭臺、讓文旅唱戲、促經濟發展、助鄉村振興的生動畫卷徐徐展開。

      “開席了!”隨著一聲吆喝,幾百人參加的百家宴將西寧市城北區祁連路西社區“朝曦·鄰里節”系列活動推向高潮。一碗碗回味無窮的熬飯,一句句寒暄問暖的話語,流淌出濃濃的幸福味道。青海創新打造388個社區“石榴籽家園”,組織各族群眾同過中華民族傳統佳節、共治和諧社區環境、共建溫馨鄰里關系、共創幸福生活,構建了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

      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深化文化認同是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路徑。

      青海堅持用中華文化浸潤民族團結,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挖掘昆侖文化、格薩爾史詩、熱貢藝術等文化價值,打造“山宗水源”“大美青海”等文化符號。舉辦各類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以群眾看得見、能互動、有共鳴的方式深化青海各族群眾日常交往交流交融。

      共育共同富裕之果

      各民族群眾融入現代化建設更踴躍

      黃金旅游季到來,海東市互助縣東和鄉麻吉村的油嘴灣生態文化景區熱鬧起來,吸引了眾多游人體驗打卡。該村用民族團結的力量解開了致富的密碼,通過鄉村旅游產業帶動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村民也吃上了“旅游飯”,走上了富裕路。

      發展是解決民族問題的總鑰匙,是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高質量發展的物質基礎。

      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中,青海農牧業、清潔能源產業、生態產業和特色產業等全面開花,有效帶動了各族群眾增收致富,形成了民族團結進步、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通過青海拉面品牌培育推廣,有近20萬各族群眾在國內外337個城市,開辦青海拉面店近3萬家,人均年收入都在3萬元以上。青繡產業煥發生機活力,三十多萬繡工、繡娘憑借著指尖上的“針”功夫,“繡”出了幸福新生活。

      種下團結“石榴籽”,澆灌民族“幸福花”。青海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財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始終保持在75%以上,一大批惠民政策措施項目得以有效落實,全省農牧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61個省直部門制定了“民族團結+”融合發展行動規劃,與生態文明高地打造、產業“四地”建設,民生改善、文旅產業發展等結合起來,深入推進民族團結融合發展,共享發展成果。

    相關新聞↓
    [ 打印 ]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再看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 中文字幕无码毛片免费看| 大蕉久久伊人中文字幕|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东京热加勒比无码视频| 最近更新中文字幕在线| 东京热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无码片免费|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羞羞网| 国产精品毛片无码|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电影网| 中文字幕专区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不卡| 亚洲人成无码www久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人看的www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果冻传媒|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 高清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软件| 中出人妻中文字幕无码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a无码手机在线电影|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天更新| 日韩高清在线中文字带字幕 | 日韩免费码中文在线观看 | 日韩中文字幕精品免费一区| 国产a级理论片无码老男人|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